定义: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博、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应用胸外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
一.心脏骤停时的表现
意识突然丧失;
大动脉搏动摸不到;
面色苍白或转为紫绀;
部分病人可有短暂抽搐,伴头眼偏斜,随即全身肌肉松软。
二.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
C循环(Circulation)
A气道(Airway)
B呼吸(Breathing)
D除颤(Defribllation)
【一】判断患者有无意识
轻拍病人肩部,高声问: “喂,你怎么啦?” 如认识,可直呼其名
【二】将病人放置适当体位
复苏体位适用于心跳呼吸停止病人。将病人放置于仰卧位,使病人头、颈、躯干平直无弯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三】循环支持(C)
1. 抢救者一侧触摸颈动脉。可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然后向旁滑移 2-3厘米,在胸锁乳突肌内侧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时间不超过10秒。
2.操作者在患者一侧,一只手的掌根部放在胸骨两乳头连线处,另外一只手叠加在其上两手手指交叉紧紧相扣,手指尽量向上,避免触及胸壁和肋骨,减少按压时发生肋骨骨折的可能性。按压时身体稍前倾,双臂绷紧伸直,按压时以髋关节为支点,应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按压部位:正确的按压部位是胸骨中、下 1/3
按压深度5-6公分
按压频率 100-12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按压/通气为30:2
【四】开放气道(A)
1、仰头抬颏法:适用于没有头和颈部创伤的患者。方法是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示指与中指置于下颌角处,抬起下颌。
2、托举下颌法:适用于疑似头、颈部受伤的患者,操作者站在患者头部,肘部可支撑在患者趟的平面上,双手分别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拇指放置在下颏处,其余四指紧握下颌角,用力向前、向上托起下颌。
【五】人工呼吸(B)
球囊面罩(简易呼吸器)通气:用连接好的简易呼吸器完全覆盖患者的口鼻,一手用力将面罩贴紧患者皮肤使之密闭(用力适度,以不漏气为宜),另一手挤压呼吸囊将气体送入(每次送气量可达500-1000ml),然后松开,频率16~20次/mn。亦可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流量为8
10L/min,每次送气量为400-600mL,频率10-12次/min。
【六】早期除颤
早期除颤是心室颤动和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应尽量缩短心搏骤停与电除颤之间的时间间隔。
心肺复苏有效性的判断
1颈动脉搏动恢复。
2瞳孔变化 散大的瞳孔回缩变小,对光反应恢复
3神志复苏有效时可见患者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开始抽动,肌张力增加;
4自主呼吸恢复
5面色及口唇复苏有效时,可见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如若变为灰白,则说明复苏无效。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
传真:0571-85312322
邮箱:1445439526@qq.cn
扫码关注
浙江在线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