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癌痛
2019年04月09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作者 浙江医院王莹

  现如今的生活习惯、自然环境及社会压力导致癌症日趋增多,不断年轻化。人们或多或少都听过癌症晚期的病人经常被疼痛折磨,有些可能还亲眼见过亲人的癌痛难忍,甚至有些人正亲身经历着癌痛的折磨。我也亲眼所见过因癌痛而不能进食,不能翻身的患者仅仅数日便瘦骨嶙峋,压疮溃烂至全身感染。做为肿瘤科的护士,记得刚参加工作的前几年,病房里经常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呻吟,叫喊。随着WHO提出将疼痛列入五大生命体征之后,癌痛渐渐得到了规范化治疗,病房里再也听不到惨绝人寰的叫声了。做为百姓的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误解而让亲人或自己的身体承受着剧痛。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如何正确认识癌痛。

  误区一:得了癌症肯定会疼,忍痛是美德。

  正确理解:无痛是人的基本权力。只要选择理想的药物并正确地使用,80%以上的疼痛患者都可以享受无痛的生活。所以,疼痛必须得到治疗,而且要规范化地治疗。

  误区二:疼痛得到缓解即可,没有必要达到无痛。

  正确理解:规范化的疼痛处理不仅要缓解疼痛,还包括将药物的不良反应降至最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疼痛患者无痛地生活(无痛睡眠、无痛休息、无痛活动).所以医生需要不断地对疼痛进行评估,调整用药的剂量,并正确地面对和对症处理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对疼痛患者进行“人人”关爱。

  误区三:医生给病人麻醉药品可使病人短寿,不符合医德。 

  正确理解:为民除痛乃高尚事业,及时解除病人的疼痛会对肿瘤治疗带来积极意义,有时甚至是消除疼痛,全局皆活。通过“规范化的疼痛处理”,很多病人能够接受适当的治疗,并延长寿命,符合救死扶伤的医生职责。

  误区四:三阶梯用药就是将药物分为三个阶梯,疼痛病人一律从一阶梯开始用药。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按疼痛强度给药,轻度疼痛予一阶梯的药物处理,中度疼痛予二阶梯药物处理,如效果不好即上三阶梯。重度疼痛直接给与三阶梯药物处理。 

  误区五:疼痛的强度应该由医生决定,不能轻易相信病人的主诉。

  正确理解:目前评估疼痛的方式很多,国际上普遍应用的是视觉模拟评估法(VAS)。无论哪种评估方法都要求病人自己进行评估。因为疼痛是一种主观的感受,而且因人而异。医生一定要规范地使用疼痛的评分,相信病人的感受,并且给予相应的处理。

  误区六:病人疼的时候给药,不疼的时候不用给药。

  正确理解:按时给药是一条不容违反的原则。即按照不同药物规定的间隔时间给药,如每隔72小时一次,无论给药当时病人是否发作疼痛。这样可保证疼痛连续缓解。

  误区七:三阶梯用药中阿片类药物(即吗啡类)轻易不要用,即便使用也要有限度 。

  正确理解:阿片类药物是疼痛治疗中必不可少的,当患者出现中、重度疼痛时即可使用阿片类药。只要疼痛到达一定强度,越早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剂量就越低,而且耐药的时间会越长.阿片类药物是强效的镇痛药,无“天花板效应”,可以持续增加剂量直至无痛。

  通过以上七点的误区解读,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看待癌痛并积极镇痛治疗,别再让肉体去承受剧痛,无痛是人类的基本权利。

责任编辑:王一鸣
标签: 疼痛;治疗;误区;癌症;阿片;规范化;肿瘤科;病房;社会压力;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