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权威的心血管病杂志Circulation杂志刊登了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润霖院士等进行的我国“十二五”高血压抽样调查结果。项目组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随机抽样451 755例≥18岁人群,发现我国≥18岁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3.2%,患病人数达2.45亿。同时,有资料显示我国居民心血管病死亡占总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而其中50%-60%的死亡与高血压有关。因此,重视高血压、合理控制高血压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上,经常有患者朋友问我,同样是高血压、服用同样的药物,为什么我的疗效没有别人的好?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比如跟病人的体重、合并的基础疾病、服药方法是否恰当、种族等均有关系。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作用靶点等基因的多态性在决定药物疗效、毒副作用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等)是临床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之一。但是,临床上我们经常发现同样是高血压,服用该类药物的降压效果却相差甚远,产生这种个体差异很大程度上是与我们自身体内的β1受体的基因型(即多态性)有关。研究表明1165位点CC基因型的高血压患者应用美托洛尔后,血压下降程度是GC型个体的3倍。另外,不同种族人群的基因多态性不同,在我国CC基因型约70%。
因此,通过对该基因的检测可以解释药物个体差异、减少不良反应、提高降压疗效;而且一次检测、终生有效。
浙江省老年医学研究所(挂靠浙江医院)可以开展该项检测,欢迎有需要的朋友咨询:浙江医院灵隐院区门诊二楼老年病科、81595421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