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及习惯的改变,血栓栓塞性疾病越来越成为全球的重大健康问题。关于血栓栓塞性疾病,VTE、DVT、PE还在傻傻分不清楚吗?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导致的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临床表现形式。那简单的说VTE(静脉血栓栓塞症)=DVT(深静脉血栓形成)+PE栓塞)。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骨科大手术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也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及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这并不是无药可救!对VTE高位风险患者予以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但能降低VTE的发生率、死亡率,而且能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
俗话说的好啊,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接下来,给大家讲解一下VTE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液高凝状态、血液滞缓三个方面的因素。VTE是一种潜伏在我们身边的隐形“杀手”,早期预防胜于早期治疗,根据VTE评分情况选择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包括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
基本预防三字诀,方便大家记忆:禁烟酒,清淡食 ,控血压,防便秘,多饮水,勤翻身,早下床,多锻炼。
物理预防常见于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梯度压力弹力袜等,利用压力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减少血液淤滞。物理预防也不是使用与所有的患者哦,下列情况禁用或慎用物理预防措施:
①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下肢严重水肿;
②下肢DVT 已经形成、肺栓塞发生或血栓(性)静脉炎;
③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梯度压力弹力袜不适用于下肢局部异常(如皮炎、坏疽、近期接受皮肤移植手术);
④下肢血管严重动脉硬化或狭窄、其他缺血性血管病(糖尿病性等)及下肢严重畸形等。
药物预防因人而异,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抗凝药物。我国现有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Xa因子抑制剂类,维生素K拮抗剂,抗血小板药物。
重症监护室(ICU)作为VTE的高危科室,浙江医院成立了VTE质控小组,对重症患者采取正确的评估、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逐步降低VTE发生率,不断提高医疗、护理治疗安全,血栓的防治工作。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