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的秋季中医养生保健
2020年11月26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浙江医院 徐北云

  秋天来了,天气渐渐地转凉,窗外飘来一阵阵的金桂花香,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就是说人们常说的秋天是养阴防燥的时刻,因此对于身患慢性疾病且体质虚弱的老年患者来说,秋季养生是必要的,下面主要从饮食、情绪、休息与活动这三个方面来调养。

  首先饮食方面,《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写道:“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酸味起到收敛肺气的作用,而辛辣则起到发散泻肺的不良作用。秋天是“收”的季节,不可发散,因此可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比如粳米、苹果、橘子等。其次,《金匮要略》中就有"秋不食肺”之说。很多人认为秋天应该进补,贴秋膘,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夏季出汗多,易"苦夏",人体体能消耗很大,使人疲倦乏力,尤其是体质偏弱或者有慢性病患者更甚,可在秋季适当进补,以补充一个夏天的体能透支和提高自身体质,来迎接冬天的来临。秋天雨水较少,天气干燥,人体容易虚火上延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气当令,易伤津液。"燥易伤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肺气太强,容易导致身体的津液不足,出现诸如津亏液少的“干燥症”,出现皮肤干燥、干咳少痰、便秘等症状。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适当的选食一些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比如西番莲、梨、甘蔗、荸荠、百合、银耳等。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需多饮水,减少节气造成的干燥之气。

  其次情绪方面,人们常说秋天是悲凉的,正如宋朝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有一句“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描述了秋天红花凋零树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慢慢地衰败。中医认为,秋在五脏中对应肺,肺在志为悲,所以秋季要尽量保持好心情,做到内心平静、神志安宁、情绪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否则容易损伤肺气。中医有“常笑宣肺”之说,经常笑一笑,能扩张胸廓,有助宣发肺气,调节情绪。对于老年患者的话,最重要的是家属的陪伴和医护人员的耐心倾听。

  最后,活动与休息方面,《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及“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天,天高气爽,使肺气收敛,因此应做到早睡早起,睡眠时头朝向西卧为好。深秋时节气候较寒冷,不宜终日闭户或夜间蒙头大睡,需养成勤开窗通风,夜间露头而睡的习惯,定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呼吸道相关疾患。活动或锻炼时不宜大量出汗,避免穿着汗湿的衣服站在冷风处,以免着凉,尤其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

  希望以上所涉及的中医养生知识,可以帮助到身边的老年患者,也希望爷爷奶奶能够保持健康的体魄去享受生活。

责任编辑:王秀萍
标签: 老年患者;干燥;体质;情绪;中医;饮食;进补;收敛;西番莲;肺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