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吃萝卜夏吃姜,你吃对了吗?
2020年09月27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浙江医院 陈想想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是民间流行的一句口头禅。那这话到底有什么科学道理呢?

  原来萝卜含有能诱导人体产生干扰素的多种微量元素,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并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对预防癌,抗癌有重要意义。萝卜中的B族维生素和钾、镁等矿物质可促进肠胃蠕动,有助于体内废物的排除。吃萝卜可降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胆结石等疾病。萝卜还是一味中药,其性良味甘,可消积滞、化痰清热、下气宽中、解毒。

  中医认为,冬三月乃“闭藏”时节,万物凋零、开始蛰伏、不再生长,人体的气血此时也适应自然的规律变化,都藏到身体内部去了。生活在北方的人有“猫冬”的习俗,也就是“猫”在热炕头上过寒冬。不过人一旦“猫”得太久就会出问题。怎么说呢?医圣张机在《伤寒论·辨脉法第一》中说:“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冬天在家里的热炕头上“猫”得太久了’就会使胃中烦热。冬至黑夜最长白昼最短,因此这一天是一年当中阴气最盛的一天,从这天开始就进入数九严寒天了。而我们的身体呢?此时也适应自然规律,“闭藏”了,“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体内此时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又加上人们冬天闲下来,开始大肆进补,无形中又吃进了不少温热补益的食物,就导致胃中烦热了。体内的阳气太盛了,就需要养阴。《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而萝卜正好适合。

  夏日草木茂盛,万物生机盎然,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也是阳气最盛的时候。而我们的身体在此时却与自然不同,阳气都由内而外地散发到体表。张机在《伤寒论》中说:“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此处所指的五月是夏至月。我们知道,夏至这天,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因此这天也是阳气最旺的一天,而体内阳气则最弱,又加上在炎热的天气下,人们贪图凉快,多会吃一些寒凉之品,穿得又少,又喜欢用凉水冲凉,无形中便导致“胃中虚冷”了,这也正是人们在夏季容易腹泻、拉肚子的原因。胃中虚冷就要暖胃、提升阳气,此时生姜就派上用场了。

  在我国,食姜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早在周代,人们已经开始人工栽培姜。春秋时,孔子就主张:“每食不撤姜。”意思是说,一年四季人们每天都应该吃姜。姜中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柠檬醛和芳香等油性的挥发油;还有姜辣素、树脂、淀粉和纤维等。姜在炎热时节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等作用;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夏令气候炎热,唾液、胃液的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人的食欲,如果在吃饭时食用几片生姜,会增进食欲;生姜对胃痛亦有缓解或止痛作用,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所发生的疼痛、呕吐、泛酸、饥饿感等食用生姜水,可使症状迅速消除。生姜还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对沙门氏菌效果明显。生姜还有杀灭口腔致病菌和肠道致病菌的作用,用生姜水含漱治疗口臭和牙周炎,疗效显著。

  夏日任何时候食用生姜都好吗?

  虽然生姜好处很多,但是我们也应注意食用的时间有句谚语说“午吃姜,痨病戕”,很多人都知道晚上不宜吃姜。其实,不仅是晚上,中午以后就应该不吃姜了。过午不食姜,否则容易伤肺。中国人养生,特别讲究顺应天时。大自然的阳气在中午到达顶峰。盛极必衰,午后阴气开始升起,阳气开始收敛。生姜是生发阳气的, 午后自然不宜再吃了。正午时分,心经的气血最盛。此时吃姜,对于本身心火旺的人来说无异于是火上浇油。心火过旺,肺就会遭殃了,会引起咳喘痰热各种症状。

  “晚吃姜,见阎王”

  为什么晚上不能吃姜?姜是宣发阳气的,夜晚人体应该养阴,收敛阳气,吃姜是适得其反,违背天时。此时吃姜,有几大害:

  第一、使人兴奋,无法安睡。

  第二、刺激神经,影响心脏功能。

  第三、郁积内火,耗肺阴,伤肾水。

  仅仅如此,还不足以说明晚吃姜的危害堪比砒霜之毒。最关键的原因是:人们一般都在晚上喝酒,这时如果以姜菜下酒,大害!姜酒同食,百日烂心。姜酒都是大热之物,姜借酒力入经络,酒借姜性入脏腑。晚上用姜菜下酒,等于吃慢性毒药。

  食用生姜还应注意哪些呢?

  1、不要去皮。

  有些人吃姜喜欢削皮,这样做不能发挥姜的整体功效。一般的鲜姜洗干净后就可以切丝分片。

  2、凡属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3、不能用来治疗中暑。

  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发热的患者,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患者,更不能用它来治疗中暑。服用鲜姜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呕吐,对其他类型的呕吐则不宜使用。

  4、不要吃烂了的生姜。

  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它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从而诱发肝癌、食道癌等。

  5、不宜多吃。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烦渴、咽痛、汗多,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原则,不宜多吃。

  在日常生活中,生姜主要作为烹饪时的辅助材料,可以增加食物的鲜美。 巧用生姜,常常能够方便快捷地为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频嚼生姜,或用生姜研汁服,可以治疗呕吐。

  2、乘车前喝些生姜汁水,或切一片生姜贴在手腕内侧腕后横纹2寸处,用纱布包好,能防止晕车。在乘车途中含几片生姜,有助于抑制晕车呕吐。

  3、将生姜捣碎与红糖混合,冲姜糖水热饮,可治妊娠呕吐或痛经。

  4、用鲜生姜汁半杯,蜜2匙,加水调匀饮服,可治脾胃虚弱不能饮食。

  5、用生姜15克煎汤,加白糖适量温服,可治痰多咳嗽。

  6、用生姜30克煎汤,给小儿洗澡,可治小儿咳嗽。

  7、用生姜捣汁,调入米粥中同食,可治反胃。

  8、用生姜捣汁,频频漱口吐出,或研末涂擦疮疡,可治口疮。

  9、用生姜捣汁,调蜜适量,稍微煎煮,每次服几汤匙,一日数次,可治咽喉肿痛。

  10、吞服生姜汁,可治食物中毒。

  11、用生姜汁频擦腋下或患病处,可治狐臭、白癜风。

  12、取生姜焙干研末,与枯矾末等量混匀,同擦患牙,可止牙痛。

责任编辑:王秀萍
标签: 生姜;阳气;萝卜;食用;烦热;科学道理;呕吐;口头禅;心火;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