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静脉炎
2020年08月21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浙江医院 秦永妹

  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广泛运用使得其使用率逐渐增高,也进一步增加了静脉炎的发生概率。静脉炎在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也使医护人员护理工作难度增大,对再次穿刺产生一定影响,加大了静脉穿刺难度,影响临床治疗的顺利开展。当前全球性话题保障输液患者安全讨论度越来越高,如何降低实施静脉留置针所引发的静脉炎发生概率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预防静脉炎呢?本文就这个问题展开探讨。

  1、什么是静脉炎

  静脉炎主要原因是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导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症反应,也可由于在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局部静脉感染。少数患者可有发冷、发热、疼痛肿胀等反应。静脉炎通常高发于四肢,临床特点为:沿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急性期后,条索状物变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

  2、如何预防静脉炎

  所有护理操作均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注射时达到一人一针一管,患者在输液前进行严格消毒,避免发生感染。静脉输注时选择弹性好、直,适宜大小的血管,输注遵循先远端后近端的原则,应避开韧带、神经和关节部位的血管。静脉使用一般不选择下肢静脉、足背小静脉、手背小静脉和末梢循环差的血管,降低对患者的局部刺激。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输液技巧,尽量一次穿刺成功,输液时选择 7 号头皮针静脉输入,防止应针头过大对血管造成损伤。在输液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注意根据患者反映对滴速进行调整。责任落实到人,实施操作的护理人员对整个注射过程负责。由于静脉炎的发生与药物浓度有紧密联系,药物浓度越高,发生静脉炎的几率越大,因此尽可能的稀释药物浓度能降低静脉炎发生率。联合用药时,先输注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再输注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对于输液治疗在3天以上的患者进行浅静脉留置,能有效降低重复穿刺,进而降低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刺激。完成输液治疗后,用5-10ml 的等渗盐水进行冲管,在药液滴尽前迅速拔针,并用无菌干棉签对穿刺部位按压 2-3 min,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延长按压时间。用 60-70℃的热水袋对输液肢体进行保暖,不仅能让患者感觉舒适同时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静脉回流。进而增强患者白细胞吞噬能力和新陈代谢,能促进修复血管壁创伤,增强患者局部抗炎能力,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3、静脉炎如何处理

  对已经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停止在此部位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或者95%乙醇溶液进行湿热敷,每日两次,每次20分钟。或者选择超短波理疗,每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也可以选择中药涂擦,将如意金黄散加醋调成糊状,局部外敷,每日2次,具有清热、止痛、消肿的作用,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责任编辑:王秀萍
标签: 静脉炎;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输液;血管;护理人员;输液患者;医护人员;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