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早产儿,家长应该如何护理?
2020年08月21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浙江医院 吕男

  早产儿是指胎龄大于28周,但未满37周的活产婴儿。但早产儿的适应能力与各器官功能与正常婴儿比较,会弱很多。早产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存在慢性疾病,例如内分泌失调、糖尿病、肝病、肾炎等。早产儿生命体征平稳,不需吸氧的情况下,可以出院家庭护理,但要做好随访工作。

  在早产儿出院前,家长要向护士了解日常护理技巧,比如防止交叉感染和淋浴技巧、脐部护理和预防接种等,也要学习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以备万一。

  早产儿体内调节温度的机制发育不成熟,暂时没有较多的皮下脂肪维持身体恒定温度,所以身体的热量散失很快,因此要做好早产儿的保温工作。早产儿所呆的房间温度要求在24~26℃,可在室内安置温湿度计加以观测。当室内需开窗通风时,要将宝宝抱到另外的房间,通风过后,室内温度合适了,再将宝贝抱回自己房间。同时还要尽量给宝宝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免噪音的刺激。早产宝宝由于各种器官还处于欠成熟的阶段,更需要一个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所以要尽量减少亲友的探望,接触早产儿的人须洗净手。早产儿智力、体格发育和早产儿营养供给情况具有直接关系,对此营养计划的制定应以家庭为中心进行,宝妈喂奶时建议尽量选择母乳喂养。母乳可以为宝宝提供保护性抗体,降低发病的风险,而且母乳里面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元素,蛋白质、脂肪酸等含量都很高。对于母乳不足的宝妈,建议以结合母乳强化剂与母乳的方式进行喂养,对早产儿营养情况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刚出院回到家的头两三天,每餐的喂食量先维持在医院时的原量不必增加,待适应家里的环境后再逐渐加量。一般采用少量多餐、间断式的喂食方式。每喝奶1分钟,将乳头抽出口腔,让宝宝能平顺呼吸约10秒钟,然后再继续喂食。如此间断式的喂食,可减少吐奶发生或呼吸道的压迫。若用奶瓶喂养,在每次使用后都要消毒。宝宝刚出生的日子里,每天除哺乳时间,基本上处于睡眠状态。白天睡眠时可使用窗帘,避免持续直接的光线照射影响宝宝的视网膜发育、生物钟节律和睡眠习惯。3个月内的宝宝存在生理性惊跳现象,这是由大脑发育未成熟所致的正常现象,可以用包被包裹使其安定。哄睡觉时不要剧烈摇晃宝宝,以免造成其脑组织表面小血管破裂,轻者发生癫痫、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脑水肿、脑疝而危及生命。有研究显示,抚触在婴儿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尤其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有着重要意义。家长可以跟护士学习抚触方法。抚触时,应使宝宝处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抚触的手应温暖、光滑,手法要轻重适宜,每天进行1~3次,每次15分钟。在抚触过程中应观察宝宝,如有哭闹、呕吐、烦躁等表现应暂停抚触。也要对宝宝进行视觉和听觉练习,即让其追视彩球,在其双耳侧摇晃沙锤等。

  最后,还要定期带早产儿去医院复查,以评估其生长发育水平等。



责任编辑:王秀萍
标签: 早产儿;出院;母乳;家庭护理;高血压疾病;内分泌失调;慢性疾病;器官功能;前置胎盘;生命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