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新冠疫情的发展。大家在茶余饭后讨论的时候,大多关注国内外疫情局势的变化,然而,还有更多“新冠后”疾病的发生也值得我们关注。
近期,我院眼科收治了这样一名60余岁女性患者张某,自诉入院前一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渐进性视力下降,视物模糊,伴眼前固定不动暗影。春节期间在家出现右眼视物模糊症状加重,但是自己照镜子看看眼睛也没什么红肿痛,便未予重视,加上心中害怕医院会有“新冠病毒”迟迟未上医院就诊。直到上周实在熬不下去的她,在儿子的陪伴下鼓足勇气来我科就诊,所幸的是张阿姨仅仅是严重的“右眼白内障”,眼压和视网膜还没有异常,我们给予基本检查,并完善核酸检测排除新冠后,于当日上午9点在局麻下行“右眼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程顺利,历时40分钟,术后张阿姨裸眼视力很快恢复到0.3,相信接下来慢慢恢复,视力还能有所回升。
所以在这里告诫大家:1、新冠病毒,可防可控,大家切莫太过惊慌,生病还需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2、视力下降,看东西模糊重影,不要掉以轻心,可能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表现。轻则会引起视力逐渐下降,可出现继发性青光眼,严重者则可导致晶状体脱位,甚至失明。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了解,什么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它又称老年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白内障类型。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高,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为100%。一般50-70岁可有初发期白内障,但高度近视和糖尿病患者可会提前。
这是因为:正常人的眼球晶状体就像是富有弹性的照相机镜头,通过睫状肌的调节作用,当我们向远或向近看时,眼球聚光的焦点总能准确的落在视网膜这个大屏幕上。年少时的晶状体像不含杂质的水球一样透亮清明,到了中年的晶状体则像透明玻璃球,随着年龄的增长,晚年的玻璃体可能是棕色的弹珠,或者当晶状体缺乏营养时,原本透明的晶状体发生浑浊,或变成乳白色,最终影响视力,发生白内障。
在这里很不幸地告诉大家,目前没有药物能够治疗白内障。所以当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1.剧烈眼痛。然而部分患者早期白内障症状轻微,不易引起重视,认为只是简单的视力下降。
2.视力突然发生变化。例如即使在白天,也会觉得看东西不清。
3.视力下降影响日常生活。例如阅读,看手机,看人模糊或重影。
4.对灯光或阳光出现眩光、复视。彩虹不只出现在雨后,如果在光周围看到一圈类似彩虹的光晕,那不是彩虹,很可能是白内障。
在医学告诉发展的浸提,治疗白内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且白内障术后治疗预后都很好。虽然目前尚且没有有效的办法可以预防白内障,这也就像我们虽然无法预防衰老,但可以改变一些日常习惯和改善某些生活方式来延缓白内障的发生。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
1.避免阳光直射眼睛。阅读时选择温和灯光,出门可佩戴深色防紫外线眼镜。
2.注意用眼卫生。其中新冠中的飞沫传播有说到飞沫或气溶胶可通过溅入眼结膜传播,直接接触传播中比如用污染的手,毛巾去揉眼睛,病毒可通过黏膜进入人体。疫情期间,注意勤洗手。
3.积极防治慢性病。尤其注重有效地监测并控制血糖,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4.戒烟酒,保持心情愉快。笑一笑十年少。
5.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钙、微量元素的食物。鱼类益智也可善目。
如果我能看得见,就能轻易的分辨白天黑夜,准确的在人群中牵住你的手,驾车带你到处遨游。新冠终会散去,云开终会月明,我们终会穿越拥挤的人潮,领略四季的变换,清晰地看见这世界有多美好。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窗户蒙上一层揭不开的纱时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痛苦,让我们一同做好用眼卫生,眼睛问题及时就医,永葆窗明几净。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