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又拉肚子了吗?
2019年10月29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作者 浙江医院许常君

  最近上了几个预检分诊班,遇到最多的就是发热和腹泻的患者,今天我们来简单聊聊腹泻这个疾病吧。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

  腹泻包括短期的急性腹泻和长期的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通常持续时间很短而且可能整个过程不需要药物治疗,大多数急性腹泻是由感染引起,也可能多种药物的副作用。慢性腹泻通常持续四周或更长时间,往往问题比较严重,需要就医。

  腹泻可能的原因

  病毒感染:病毒是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因素,病毒损害小肠膜,干扰正常的液体和营养的吸收,引起腹泻,轮状病毒是造成小儿腹泻的罪魁祸首

  细菌/寄生虫:细菌 (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 和寄生虫 (如贾第虫)普遍经由污染的食物和水被人体摄入。它们释放出毒素引起肠道分泌水和盐分,增加粪便中的液体量。

  肠道功能紊乱:如果结肠感染或生病,它可能是不能吸收来自食物成分中的液体,造成腹泻,比如肠炎(IBD) ,小儿乳靡泻和痢疾。

  脱水是腹泻的严重后果,需要立即关注。腹泻三大误区,千万别再犯!

  误区一:腹泻了就靠吃止泻药

  大多数人在腹泻时,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立即吃止泻药,但这并不可取。夏季腹泻多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若一腹泻就吃止泻药,也就意味着体内的“有毒物质”滞留,会加重对肠道环境的损害,威胁有益菌,很可能再次出现更严重的腹泻甚至诱发肠道疾病。建议一般情况下,一天腹泻不超过3次,不必急着吃止泻药、消炎药等药物,适当多喝些水,吃点粥,补充淡盐水。

  误区二:任何腹泻都吃抗生素

  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如:肠道功能紊乱、食物中毒、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等,抗生素无法杀灭葡萄球菌等病毒及寄生虫。肠道中的有益菌、有害菌、中性菌三类细菌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以维护肠道健康。但抗生素会同时杀害有害菌及有益菌,不仅会导致有益菌死亡,还会造成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病菌大肆繁殖,破坏菌群环境,反而加重病情。建议如果病情严重,建议到医院进行化验,明确致病菌种类,再遵医嘱选用药物治疗。

  误区三:出现腹泻不采取任何措施

  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有自愈的可能,但若毫不在意,也可能出现更大的隐患。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会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肠毒素、神经毒素等有害物质,若不加以干预,被人体吸收后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腹痛、头痛甚至肌肉麻痹、呼吸衰竭。建议腹泻时,应兼顾“排毒”与“止泻”,以减少对身体的伤害。对于轻微的腹泻,一般专家都会建议加强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同时,腹泻刚好转时也不应掉以轻心。远离腹泻,首先要养成好习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点是防止“病从口入”。

  现在正值盛夏季节,应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良好习惯;不要到一些没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小饭店或卫生条件差的路边烧烤摊、大排档吃东西。尽量少吃生、冷、硬食物,尤其是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类、螃蟹等水产品,若食用就一定要煮熟、蒸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的方法都不可取哦!

责任编辑:王一鸣
标签: 腹泻;抗生素;益菌;止泻药;病毒;细菌;寄生虫;肠道;疾病;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