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援非|“非”比寻常,“疫”心抗疫!他在万里之外分享中国抗疫经验
2020年08月26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浙江医院 郭俊

  持续上扬的新冠疫情曲线、40多度的高温热浪、时而传来的战乱、恐怖袭击的消息……是正在马里执行国家对马里医疗援助任务的浙江省第26批援马里医疗队成员、浙江医院心脏康复科主任王伯忠主任医师近期的经历。

  自从出征马里,王伯忠谨记国家使命,谨记出征誓言,尽心尽责做好“不给白大衣抹黑,不给国家及派出单位丢脸,努力做好为马里普通百姓和华人华侨服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王伯忠保持了一贯的冷静,“从马里疫情爆发的那刻起,我和我的战友就做好了准备:披上白色战袍,奋战在非洲抗疫第一线。”

  呼吸机覆盖率只有1台/百万人

  病毒却在这里开始蔓延……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爆发,身在异乡的王伯忠时刻关注着国内的疫情动态,听到单位的同事踊跃报名,冲锋陷阵,逆行武汉,心里是满满的感动和敬佩,同时也积极收集新冠肺炎防治资料学习。

  在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的同时,全球疫情发展的形势却日益严峻。

  2月14日,埃及确诊了非洲第一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随后,非洲国家一个个沦陷,3月25日,马里第一例确诊,新冠病毒就在王伯忠的身边了。

  王伯忠所援助的马里,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在全球169个国家综合发展排名中列160位;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1人、护理和助产人员5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1张。尽管马里政府较早采取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策略,但在战“疫”道路上,依然面临着医疗物资匮乏、医务人员紧缺、医疗技术落后、城市卫生条件极差、普通百姓防治理念空白等等重重困难,呼吸机的覆盖率只有1台/百万人。因此,对马里的抗疫来说,抗击疫情的所有环节,全都是薄弱环节。

  不可避免,新冠疫情在这个贫困交加、缺电少水、城市破烂不堪、人口密度超高的地方爆发了。截至6月21日,马里新冠肺炎患者确诊病例,1961例确诊病例(检测能力有限,每天平均检测不到200例),其中治愈1266例、死亡111例,另有1612名密切接触者正在接受医学观察;同时也已有23位华人华侨先后感染新冠肺炎。此刻王伯忠仍正在和医疗队的战友们合力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正面交锋。

  床位由10张增至100张

  受援医院成为新冠诊治定点医院

  其实,早在疫情到来之前,驻马里大使馆和各中资机构就开始了抗击疫情的准备工作。大使馆第一时间在微信平台发布即时的疫情信息和疫情防控知识,医疗队更是早早就开始行动,成立新冠肺炎防控各个小组,先后3次修订医疗队防控新冠肺炎方案和应急预案,组织学习防控相关知识和防护服穿戴演练等,为应对疫情爆发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王伯忠受队友们的信任,担任新冠防治小组组长,3月13日,王伯忠应邀到大使馆作新冠肺炎防治讲座,大使馆全程录像讲座内容,并在大使馆防疫平台播放。

  4月10日,马里总统发表电视讲话,宣布马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新举措:压缩公共开支;启动马里人“一人一只口罩”项目;帮扶困难群体;纾解企业困难;向卫生、安全和国防系统人员放特殊津贴,政府在研究巴马科“封城”可能性,重新规定市场和超市等营业时间,学校继续停课。一时间满城风雨欲来之势。

  因疫情需要,王伯忠所在的马里医院被作为新冠肺炎患者诊治定点医院,大门入口处设置了简易发热筛查门诊,刚刚建成的新大楼随即被征用,成为传染病房,床位由原来的10张隔离病床增加至100张。

  与马里民众分享中国抗疫经验

  在面向当地民众开展疫情防控宣教工作时,王伯忠遇到了不少难题。“最主要就是医疗卫生意识淡薄的问题。在疫情发生早期,当地民众完全没有个人防护,甚至医院内自觉戴口罩的医务人员也寥寥无几。”为此,王伯忠可谓是苦口婆心。当有些医生戴上口罩后做出很热、呼吸不好的怪脸时,王伯忠就安慰他们要慢慢适应。“一次不听,我就多说几次,现在大家都习惯戴口罩了。”

  除此之外,手卫生问题也亟待解决。有些医生、患者没有严格按照国内的七步洗手方法洗手,于是王伯忠紧盯他们去洗。“要引导大家形成良好习惯,切断传播途径,共筑抗疫防线。”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王伯忠与其他医疗队员也在尽力为当地抗疫贡献力量。他们严阵以待,除了开展日常诊疗,还仔细学习研究我国多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提炼出其中的要点,医疗队组织翻译成法语,供马里医院医护人员参考,并与当地医护人员深入交流。

  王伯忠说:“在全球抗疫的关键时刻,能向马里民众分享中国的抗疫经验,与大家共同作战,感到非常自豪。”

  从恐惧到信任,从害怕到感激

  他们给予整个侨界极大信心

  4月1日,马里首例中国公民确诊了新冠感染者,而这名华人就诊时和王伯忠所在的医疗队多名医生接触,医疗队随即启动隔离防护预案,全体队员在房间隔离两周。

  隔离期间,王伯忠不断收到来自国内的领导、亲人、朋友的关心,虽然暂时隔离,但王伯忠仍旧每天关注疫情变化,继续通过网络学习新冠肺炎防疫相关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王伯忠与其余专家通过网络会诊,共同对确诊病人进行线上悉心指导,帮助患者康复出院。

  马里的疫情数据不断攀升,马里华人华侨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也不断增加,从1例、3例、5例、23例,从巴马科大市场散发病例,到家庭聚集性感染及单位聚集性感染。华人华侨感染新冠肺炎在大使馆协调下,都送到医疗队工作的马里医院。患者从恐惧到信任,从欣喜到感激,流露出抗疫队员们无私付出的点点滴滴。患者陈先生新冠肺炎痊愈后,通过微信向王伯忠道谢:“从我入院起,你对我每天的关心,细心的询问病情,我很感动,可能你们医生会说这是你们的职业,但是作为患者,经历了这些,我很有感触。”

  发生单位聚集性感染的封总在所有患者痊愈后感激道:“感谢医疗队所有的专家和朋友,有你们的鼎力相助,我们这18个人才能够这么快,这么顺利的出院。身在非洲,也能感受到祖国的关怀,让我们倍感温暖。医疗队为我们撑起了一片伞,为我们遮风挡雨、保驾护航。”

  尽管马里疫情遥遥无期,但王伯忠所在的医疗队目前照常开展在马里医院的日常诊疗工作,并全程参与23位华人华侨的新冠住院诊疗及出院后隔离期的管理。中国驻马里大使朱立英大使代表使馆,向医疗队全体队员表示祝贺和感谢:“你们克服困难,热心服务,悉心指导,帮助患者尽快康复,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大爱和专业,你们是中流砥柱,给予了整个侨界极大信心和力量!“

  国之重任任重道远

  望你们平安,归来仍是少年!

  5月30日下午,王伯忠应邀参加了与中轻集团马里分公司新老糖联举行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线上交流会,向仍旧坚守援外生产一线的中国专家和员工介绍了疫情发展现状、应对方法和措施,解答了中国同胞在抗疫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问题。

  会后,王伯忠说,关于这场疫情,既要坦然接受其从无到有的现实,又要全力应对、科学防控,力争使其从有到无,这是一个耗时、耗心、耗力的过程,但他始终坚信,一切终将归于平顺。正如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所言:“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救渡。”当愈是邻近于危险的时候,进入救渡的道路便愈发明亮地开始闪烁。

  2020年5月8日,国家卫健委给医疗队员送来慰问信,信中提到,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王伯忠等援非队员不负嘱托,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凭借钢铁般意志坚守阵地,极大提振了受援国防疫抗疫的信心和决心,面对这场特殊的战役,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园,眼下的马里,艳阳高照,微风拂柔。我们所共同期盼的是:出征的勇士安全回家,疫情早日散去,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望他们平安,归来仍是少年!

 

责任编辑:王秀萍
标签: 马里;疫情;医疗队;肺炎;肺炎疫情;华人华侨;大使馆;民众;口罩;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