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秋燥袭人,你做好准备了吗?
2019年10月28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作者 浙江医院 杨真晖 汪涛

  一场秋雨一场寒

  今日秋分

  秋分之后秋意渐浓

  浙江医院中药房主任万晓青主任中药师说,秋分时节,天气转凉,秋燥之气更显了。许多人不同程度感到口、鼻、皮肤等部位有干燥感,有的人还会出现口干舌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燥、鼻塞、咳嗽等一系列“秋燥”症状。

  近期,浙江医院中医内科门诊中,急、慢性咽炎及便秘的患者明显增多。浙江医院中医内科汪涛中医师说,这些疾病均与秋燥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主气,容易伤人体津液,口鼻干燥、干咳少痰、咽干喉痛、皮肤干燥、头发脱落、胃纳不佳、大便干燥等症,都是肺胃失养所致。因此,要平“秋燥”之气,当润燥滋养肺胃。

  首推“五汁饮”

  “五汁饮”由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 麦冬汁、藕汁组成,制作方法为:梨1000g、荸荠500g、鲜芦根100g、麦冬500g、藕500g(或用甘蔗)。可单独榨汁,取上五汁,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也可切碎混合后再榨汁,加适量蜂蜜、牛奶,一起煮沸后饮用。

  浙江医院中药房杨真晖中药师说,“五汁饮”选用药材都是药食同源之品,药性平和,也是日常保健佳品,特别适合秋天选用。现代研究表明,“五汁饮”不仅含水量多,而且富含糖、氨基酸、钠、钾、钙、铁等人体必需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清热养阴、润肺养胃之功效。

  多喝水也可去秋燥

  想去秋燥必须养阴,而养阴的重点在于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润的食物外,水分的摄取也不可少。但是,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来的负面效应。我国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换言之,喝白开水,水易流失,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就不那么容易流失了。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真是一举三得。

  还需注意千万不要喝冷水,因为人的脾胃喜温忌寒,低于室温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忌辛辣以敛肺气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辣椒、花椒等辛散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生姜含挥发油,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进消化的功能;它还含有姜酚,可减少胆结石的发生。但在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看来,秋天不食或少食生姜以及其它辛辣的食物,早已引起古人的重视。

  药膳粥也可以平燥

  秋天的早餐若能吃些温热粥或药膳粥,可说是养生一大良方,尤其是脾胃虚、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差的人,吃粥有助健脾胃、补中气。百合粥、银耳粥、杏仁粥、莲子粥、坚果粥与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养生早餐。中医提醒,老年人、体质较虚弱者,或是每年冬天都会明显感觉不舒服的人,应该从秋天就开始调理保养身体,多喝水、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燥者当润之”,《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多食柔润之品,少食辛燥之物,滋阴润燥、灌溉脏腑,弥补秋燥对身体的伤害为秋季养生食疗法则。

  清喉利咽散

  简便又好喝,浙江医院中医内科出品的清喉利咽散也可以缓解秋燥的损害。由生地黄、玄参、麦冬、金银花、薄荷、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去火、养阴润燥、利咽解毒的功效,对于秋燥所致的咽干咽痛、干咳、口干鼻干、唇干舌燥、大便干燥均有一定的防护及调理作用。

  清喉利咽散用下来已经10多年了,对于唇、口、咽、鼻的干燥均有一定效果,每年一到秋天就有不少来配的患者。清喉利咽散的使用也非常方便,泡水后代茶饮即可。不过这里提醒大家:脾胃虚寒、大便溏烂的人群不宜服用。

  本文指导专家

  万晓青

  主任中药师,浙江医院中药房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药分会常务委员。以中药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抗衰老中药的应用、中医药养生保健等为主要研究方向。主持或参与厅局级以上课题3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编写中药科普书籍3册,参与编写专著2册。

  专家门诊:

  周四下午(灵隐院区)

责任编辑:王一鸣
标签: 干燥;中药;医院中药房;浙江;药膳;主任;皮肤;麦冬;养生;白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