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的“露”是一种自然现象。节气至此,白昼阳光尚热,水汽蒸发,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
浙江医院针灸科主任诸剑芳副主任中医师说,到了白露就算是真正入秋了,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白露节气的到来,也预示着自然界的阴气在渐渐加重,所以有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的说法。养生之道在于顺应天时,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换。
白露吃什么?
白露以后,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随之袭来,这些都是典型的“秋燥”表现。预防或改善这些问题,从食疗入手更佳,饮食应以健脾润燥为主。在调节饮食上,应选择清淡、富含营养、少或无刺激性的食物,避免生冷饮食,保证适量的新鲜蔬菜,保持大便的通畅,同时少吃黄鱼、带鱼、虾、蟹和肥肉,并戒烟戒酒。白露时节,人们会比较容易出现脾胃虚弱、消化能力差的症状。所以,多吃些易吸收、有补养作用的粥品。
人参百合粳米粥
做法:人参5克,百合30克,粳米150克,冰糖适量。人参研末,百合剥皮去须,洗净切碎,与粳米同入沙锅,加水适量,文火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冰糖,搅匀稍煮片刻即成。
功效:益气滋阴、润肺安神功效,适于气阴两虚所致心悸气短、烦渴神疲、久病形瘦、失眠健忘、心神不宁、食欲不振、久咳声低、干咳少痰,以及神经衰弱、健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属气阴虚者食用。
注意:外受风寒及发热饮冷、舌红苔黄、便结尿黄等实热所致咳嗽,都不宜服。
白露养生提示
白露后天气冷暖多变,特别是早晚更添几分凉意,容易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浙江医院针灸科邱鹏飞中医师特别提醒:此时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这个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饮食注意养肺。
温水泡脚,补养肾气
从白露开始,天气越来越凉,有些人出现手脚冰凉、肢体怕冷、乏力等症状,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所以白露后应注意补养肾气,这时可以坚持晚上泡脚,用温水泡,水要没过脚腕,时间在15到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肾开窍于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区,联系着全身每一个器官,所以常搓揉耳朵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
动静结合,调养心神
白露之后是一年中锻炼身体的好季节,此时选择运动项目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等。在进行以上运动锻炼的同时,还可配合一些“静功”,如呼气、闭目养神,做到动静和谐。另外,进入秋季容易出现低沉甚至抑郁的情绪,应注意心理养生,保持愉快的心情,中医认为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机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笑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能使心肺的气血调和。常笑还是一种健身运动,能使胸肌伸展,增大肺活量。
穴位按摩,养肺护肺
秋季气候干燥,秋风阵阵。根据中医的四季主气理论,秋燥之气最易侵犯肺部,此时,治病养生应以养肺为重。如此,养肺跟上了,冬天才能少生病或不生病。邱鹏飞推荐配合以下手法按摩,养肺护肺功效更佳。
将右手食指、中指放于两鼻孔处,点按鼻中隔与鼻翼之间,点按时稍用力,每次点按50~100次。然后再点揉迎香穴到眼内角处,点揉时两手交叉,用两拇指侧摩擦上下鼻翼到有热感,往返30~50次。亦可用一手或双手上下来回摩擦按压颈背部2~5分钟,每日早晚一次,并重点摩擦按压大椎穴、肺俞穴等。再用手掌在颈背部轻拍200~500次。
本文指导专家
诸剑芳
副主任中医师,浙江医院针灸科主任。兼任浙江省针灸学会青年理事、浙江省针灸学会经络养生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从事针灸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针灸、穴位埋线、浮针、麦粒灸、放血等方法治疗颈椎病、腰椎病、骨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面瘫、头痛、周围性神经炎、失眠、过敏性鼻炎、湿疹、压力性尿失禁、月经调理、便秘、慢性胃肠炎等。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