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吗?
2019年04月18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作者 浙江医院丛衍群 胡皖玲

  王老汉,61岁,初中文化,退休司机。他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痛,为剑突下持续性疼痛,伴呕吐2-3次,呕吐酸水样液体,呕吐后症状好转,无背部放射痛,无发热,无黑便血便,无胸闷气急,无反酸烧心等不适。平素中药治疗。1年余前症状再发,性质同前,至我院胃镜提示胃角溃疡疤痕期,慢性胃炎。CT提示两上肺局限性肺气肿改变。B超提示胆囊壁增厚,胆囊息肉样病变。予护胃对症治疗后好转。4月前患者再次出现腹痛,为剑突下持续性绞痛,伴恶心呕吐,呕吐出胃液,呕吐后症状好转,遂至我院就诊,查胃镜示胃多发溃疡(A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十二指肠炎。14C-呼气试验259DPM。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予内科治疗,患者症状好转。4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再次出现上腹痛,性质同前,伴肛门排气增多,解黄色稀烂便2-3次/天。到我院住院治疗。 起病来,患者神志清,精神可,睡眠胃纳可,小便无殊,大便如上述,体重无明显增减。

  一、什么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引起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

  引起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主要有: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有两种突出的类型:胃窦为主全胃炎和胃体为主全胃炎。前者胃酸分泌可增加,因而增加了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的危险性;后者胃酸分泌减少,使胃溃疡和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2.其他因素

  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时含胆汁和胰液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可削弱胃黏膜屏障功能,使胃黏膜受到消化液的作用,产生炎症、糜烂、出血和上皮化生等病变。其他外源因素,如酗酒、服用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等药物、某些刺激性食物等均可反复损伤胃黏膜。

  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有哪些表现?

  多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和恶心等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伴或不伴有慢性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慢性胃炎组织学可得到显著改善。

  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诊断?

  鉴于多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无任何症状,有症状也缺乏特异性,且缺乏特异性体征,因此根据症状和体征难以作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正确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确诊主要依赖于内镜检查和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尤其是后者的诊断价值更大。

  1.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胃镜检查并同时取活组织作组织学病理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2.幽门螺杆菌检测

  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时可同时检测幽门螺杆菌,并可在内镜检查时多取1块组织作快速尿素酶检查以增加诊断的可靠性。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可在胃镜复查时重复上述检查,亦可采用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如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及血清学检查(定性检测血清抗幽门螺杆菌IgG抗体)。但近期应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等药物者会使上述检查(血清学检查除外)呈假阴性。

  四、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是缓解消化不良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症。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对无症状、幽门螺杆菌阴性的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无需特殊治疗。

  1.关于根除幽门螺杆菌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症状为消化不良,其症状应归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范畴。目前国内、外均推荐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行根除治疗。因此,有消化不良症状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均应根除幽门螺杆菌。

  2.关于消化不良症状的治疗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者可应用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和(或)有结合胆酸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制剂)。有胃黏膜糜烂和(或)以反酸、上腹痛等症状为主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抗酸剂、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PPI)。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及盐酸伊托必利等可用于上腹饱胀、恶心或呕吐等为主要症状者。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瑞巴派特、替普瑞酮、吉法酯、依卡倍特及铝碳酸镁等适用于有胆汁反流、胃黏膜损害和(或)症状明显者。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可用于有明显精神因素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患者。中药治疗可拓宽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途径。

  五、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饮食教育:提倡良好的饮食习惯

  ①要定时。胃的分泌和蠕动功能在正常三餐时达到最佳水平,此时进食能充分消化,提倡少食多餐则违反了这一规律,反而加重了胃的负担。

  ②要定量。一般进食七八成饱即可。

  ③要细嚼慢咽。一方面,食物通过充分咀嚼,能磨成较细的食糜,促进吸收并能减轻胃的负担;另一方面,充分咀嚼能促进唾液、胃液的分泌。

  ④要忌食辛辣、饮酒、油腻食物。酒能直接损伤胃粘膜。饮食宜软、宜烂、慢性胃炎的患者胃功能较差,软烂的食物能减轻胃的负担;饮食宜清淡,肥腻之品难以消化,增加胃的负担;饮食宜多样化,能充分摄取各种营养防止营养不良。

  2、改变不良习惯 吸烟对胃功能的损伤很大,其中一些有害物质能使胃粘膜血管痉挛,导致胃粘膜缺血,吸烟还能使幽门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液含有碱性物质,包括胆汁,其能直接反流到胃腔,对胃粘膜造成严重损害,故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不能吸烟。

  3、情志的调节 情绪的刺激对胃的功能影响很大,悲伤、愤怒、抑郁、工作紧张、焦虑均能影响胃肠的正常蠕动,消化不良,抑制胃酸的分泌没有食欲等。故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4、合理服药的指导 许多药物有刺激胃肠道的副作用,如甾体类消炎药、某些抗生素、制霉菌素等,应避免使用。其他许多西药及部分中药也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刺激作用,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尤其要注意许多抗感冒西药对胃刺激较大,因此建议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感冒时要尽量服用中成药物。

  总而言之,注意生活要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注意饮食规律,戒烟酒,忌生冷过烫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责任编辑:王一鸣
标签: 萎缩性胃炎;治疗;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胆汁;胃镜;黏膜;呕吐;消化不良;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