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上幽门螺杆菌HP阳性是否必须治疗?
2019年04月17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作者 浙江医院彭芳

  随着体检普及幽门螺杆菌的筛查,发现自己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体检人群越来越多了。而且随着普通人群医学知识的普及,很多人都知道这个细菌会导致胃癌的发生。那么是否在体检报告上看到HP阳性就必须治疗呢?

  目前主要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有: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抽血)、呼气试验(呼气)、尿素酶试验(胃镜)、粪便抗原检查(大便),病理染色检查。作为体检项目,一般选用前两种。由于抽血查抗体这样的检查方便,所以采用的最多,但这个检查其实是说明你感染过HP,并不一定是真的阳性,建议再去做一个呼气试验看看结果,如果两个都是阳性,才是真的阳性。

  那阳性了是否很可怕?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细菌。

  幽门螺杆菌确实和胃癌有关,1983年人类第一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2005年 Warren 和 Marshall 因“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的作用”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或医学奖。幽门螺旋杆菌经口到达胃粘膜后定居感染,经数周或数月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数年或数十年后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淋巴瘤、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等。专家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使患胃癌的危险增加了2.7-12倍,如果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至少有35%-89%的胃癌不会发生。

  尽管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但这并不是说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得胃癌。胃癌的发生与遗传、饮食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以及病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只是其中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中国HP感染者占据总人口的40%—60%,并且其中绝大多数人尽管胃内终身携带HP,临床上却一直没有症状,所以仅凭症状是无法判断有无感染的。最终仅有不到1%那么一小撮感染者,不幸地被胃癌选中了。对大部分人来说,患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在于一步步把胃病发展成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等,还有产生顽固的口臭,无论哪一样都是不利于人健康的。

  看到上面所说这么多危险,那么幽门螺杆菌HP阳性是否就必须治疗呢?对此其实在医学界也有一定争议,我的建议是根据实际情况个性化对待。幽门螺杆菌应规范治疗,部分医学专家学者不提倡根除幽门螺杆菌,最大的顾虑或许是基于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无症状人群太庞大,以及根除方案混乱导致抗生素滥用等。根治幽门螺杆菌往往需要3-4种药物联合使用,其中至少两种是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其实是把双刃剑,杀死病菌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其他问题,比如胃部不适、肝功能损害、皮疹以及肠道菌群紊乱等。所以如果幽门螺杆菌阳性感染人群如果没有什么症状,可以不治疗,以免增强其耐药性。但是如果符合下列情况的人群就应该治疗:患有消化性溃疡的人群;慢性胃炎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胃癌术后的人群及其一级家属;患有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患者。并且一旦进行治疗,建议一定要去医院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达到根治效果。

  此外,幽门螺旋杆具有超强的传染性,经常一起吃饭、亲吻、打喷嚏都可能会互相传染。并且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针对Hp成熟可用的疫苗,因此预防幽门螺杆菌的方式,就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减少在外就餐的次数;饭前便后洗手;不要口嚼食物喂食幼儿;家里有人感染的,不要交叉使用碗筷和杯子;集体进餐时最好使用公筷或者分餐;餐具要勤消毒,一般来说,微波炉加热、75%酒精均可有效杀灭幽门螺杆菌。少吃刺激食物;做好口腔清洁。

  最后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1-2年应该进行胃镜检查1次。鉴于胃癌有逐步年轻化的趋势,即便是40岁以下的人群,如果涉及到较多的上述危险因素或有反复胃部不适,也应该尽早接受胃镜检查,不要讳疾忌医或自欺欺人。

  希望我们的亲人和朋友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享受幸福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王一鸣
标签: 胃癌;人群;治疗;体检;感染;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普通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