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献血的那些事
2019年04月09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作者 浙江医院陈苏圆

  在民间素来有“一滴血,十担谷”“一滴血,十只鸡”的说法。自古以来人们就明白血液的重要性,血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而输血是为了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或治疗血液病等等,已成为临床和急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救治手段之一。

  传说早在几百年前,人们便开始了对血液及输血的研究,尝试制造盛血的器皿,输血的器具,传说曾成功的完成了狗与狗相互输血,也有传言称将羊的血液输入虚弱人的体内,病人也奇迹般好了起来,当时还有一种盛行的说法是给精神病患者输注性情温和动物的血液可以治疗狂躁症,改变人的性情,这些现在听来是让人匪夷所思,啼笑皆非,当然这些仅仅是传说,反映的是人们对于血液的好奇、重视和幻想,即使不断失败,人们并未停止对输血的探索,直到后来血型的发现,血液器具的改进,血液制剂的保存制备才真正建立起了人类的血液事业。

  血液是人体内十分奇特的物质,虽然一滴血液只有0.05克重,看起来像一粒绿豆大小,但若用仪器去观察血液,你会发现其中不但含有数以亿计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还含有由一百多种蛋白、多种维生素、酶、铁、糖、激素及90%~92%的水等成分构成的血浆。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死亡了的红细胞会被分解代谢,除了铁和叶酸被保留下来作为再造血的原料外,其他成分被当做废物排出体外。体重为50千克的正常成年人每天大约有15~20毫升的红细胞(相当于30~40毫升全血中的红细胞)死亡,同时,骨髓会释放出相当数量的年轻红细胞参与工作。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血或红细胞的含量低于正常值就会贫血,出现头晕目眩、四肢乏力等;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血铁或红细胞高于正常值就会使血液稠度增高,诱发血栓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等。因此健康人体内血液中血细胞的新生和死亡始终保持着动态的平衡。白细胞是血液系统中的勇士,严密地抵御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等的进犯。而血小板在人体内的主要任务是参与止血,是修补损伤、促进血液凝固的“能手。

  成年人的血细胞主要生成于骨髓,一旦骨髓功能受到血细胞生成障碍,就会导致人体发生贫血,甚至会致使人体功能紊乱,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而通常我们所听说的骨髓移植其实是通过静脉将骨髓血或造血干细胞悬液输注到人体,所以说:骨髓移植的过程就是输血的过程。“骨髓移植”实际上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正常情况下,人出生以后造血干细胞主要分布于红骨髓中,外周血液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极少。以前,捐献骨髓是用特制的针头穿刺髂骨,从骨髓腔中抽取,后来人们终于研究出给骨髓或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使用某些药物(造血干细胞动员剂或粒细胞集落因子),可刺激、诱导骨髓释放出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到外周血液中,随后再适时用具有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功能的血液细胞采集机,在外周血液中收集被动员到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这一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科学性强、安全程度更高、恢复快、易于操作等优点。

  然而对于献血人们还是有诸多疑惑,很多人都担心人体内的血液会不会越献越少,就连抽血化验都是惜血如金,害怕“伤元气”。其实稍微了解一点血液生理知识的人都知道,血液可以再生。人体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血液细胞衰老和死亡,同时又有相应数量新的年轻的血液细胞生成。健康人献血后,体内小血库(肝脏、脾脏和皮下毛细胞血管床等)中储备的血液马上进入血液循环参与保障正常生理需求的同时,造血系统会迅速生成一批新的年轻的血液细胞来补充缺失部分。正常成熟的红细胞的生成周期为29天,平均寿命为120天,人体每天约有16~20毫升的红细胞被破坏,相当于30~40毫升全血中红细胞的数量。一次献全血200毫升,这200毫升血液是人体内血液总量的1/20(5%),由此所失去的红细胞数量约相当于人体5天正常代谢红细胞的总量;定期无偿献血者要在专科执业医师的指导下,按照规定的献血间隔日期和量进行献血,不要盲目地多点登记,频繁献血,更不得超量献血,不会影响健康。

  另外还有人会觉得献血会不会传染疾病?其实大可不必担心,血液中心是国家管理的正规采血集血机构,所用物品均为一次性物品,献血人员在献血前都会经过体检确认无传染病符合献血条件才可献血,不存在血液传播疾病的问题。

  另外在献血前其实跟检查化验不一样,抽血化验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一般很多项目要求空腹,而献血不宜空腹,因为长时间空腹可能会低血糖,再者初次献血时如果心理很紧张,更容易出现头晕,心慌,甚至晕厥,因此献血前适合进食一些清淡食物。但不宜盲目进补鸡鸭鱼肉等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否则,不但对献血者弊大于利,而且还会影响血液质量。献血前的两、三餐应尽可能食用低脂类清淡食物;献血前要保证睡眠,休息好、莫熬夜,忌饮酒、忌吃药、忌疲劳、忌紧张、忌空腹,清淡饮食要吃好,适当多喝点水,,调整好心态,放松情绪,带好居民身份证。

  献血当天不宜进行剧烈运动,献血后要保护好抽血针眼,拔针15分钟内要正确有效地压好针眼,献血当天不要用抽过血的手臂提拉重物,以免使针眼继续出血。洗澡时不要浸泡或用力擦针眼处,以免针眼处继续出血或发生感染。献血后要补充适量的水,适当食用些既营养丰富又不油腻的食物,好好睡上一觉,献血后勿熬夜,早睡早起、多晒太阳、多运动,规律饮食,平时常吃猪肝、红为等含铁量高的食物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

责任编辑:王一鸣
标签: 血液;献血;红细胞;输血;造血干细胞;针眼;血液细胞;骨髓;血细胞;骨髓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