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汤的美味,不禁想起“宁可食物肉,不可食无汤”的美食箴言。其实,汤不但美味,重要的是合理调配的汤品比一般料理少了煎炸的过程,加入了肉类、鱼类、蔬菜的熬煮,有预防肥胖、减少心血管疾病、美颜、健身、养胃、润肤、增强免疫力等助力健康的功效。
鸡汤,特别是老母鸡汤向来以美味著称。还可起到缓解感冒症状,提高人体免疫的作用。汤中丰富的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可抑制中性粒细胞活动,可有效减少体内炎症的发生及粘液的过量分泌,对缓解感冒引起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痛等症状发挥一定的饮食功效。此外,感冒机体新陈代谢加快,蛋白质等营养素加速分解、流失,适当补充含蛋白质丰富的鸡肉和鸡汤起到快速补充的作用。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喝鸡汤,鸡肉缺乏维生素16、C、D,可能含有激素残留,孕妇长期食用容易回奶;鸡肉含有饱和脂肪酸,高血压、高脂血症者少吃;鸡汤刺激胃酸分泌,胃酸分泌过多、胃溃疡、胃出血者不宜喝;鸡汤内脂肪消化需要胆汁参与,胆囊炎、胆石症经常发作者,不宜多喝;肾功能不全者,对鸡汤中蛋白质分解产物不能及时处理,喝多了引起高氮质血症,加重病情;鸡汤温补,不利于炎症的恢复。
鱼汤,汤中含有Ω-3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DHA、维生素、矿物质,可益智健脑、增强免疫、抗炎。不同种类的鱼保健功能不尽相同,因此常常是诸多靓汤的主料。与冬瓜、葱白煮汤服用,可减轻水肿;与少许川贝合煮,治疗咳嗽气喘。此外,还可以做成不同功效的药膳汤。用油煎过的鱼熬出的奶白汤,则是高油脂的表现,建议尽量不用油煎,可以加点牛奶,这样熬出的鱼汤唯美好看,其中的优质蛋白利于人体的吸收和利用,适量饮用不会增加脂肪代谢负担。喝鱼汤的同时一定记得吃鱼肉哦。
面汤,就是我们推荐的“原汤化原食”面粉中水溶性的B族维生素很丰富,但在煮食的过程中,B族维生素会流失到汤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面食烹调流失的B族维生素。但一般加作料的面汤油盐含量高,慢性病者少喝。
汤品虽好,并非所有人群都适宜,特别是慢性病患者。一般高血压、高血脂者应选择低脂少盐的清淡汤品;糖尿病者除了控油盐,还需考虑汤品的血糖反应,尽量避免富含淀粉及糖分的粥汤及甜汤;痛风者应避免含嘌呤含量较高的鱼汤、海鲜汤、肉汤等。
汤品,喝的时间亦有讲究。肥胖者应在饭前喝汤,可产生一定的饱腹感,放慢进食速度,避免吃得过多,这也是民间流行“饭前喝汤、苗条健康”的原因;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较少、食欲不好的老人及小孩,饭前喝汤会冲淡胃液,影响进食量和食物的消化,不宜饭前喝太多汤。饭前20分钟左右喝汤比较合适,原因在于汤水没完全排空之前进食食物,可使食物吸收部分汤汁中的水分,使胃保持膨胀状态,形成较长久的饱腹感;若汤饭同食,饱腹感不能及时传导至摄食中枢,无法起到限食的作用,不利于体重控制。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