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时常会遇到周围亲戚朋友询问,眼睛中长了一个“白膜”,有什么药物可以根治。当劝导其需要早期手术治疗,可以解决根本问题时,往往很多人会认为稍有异物感,看起来难看一点,不影响视力,没有必要手术,况且眼睛手术太可怕了。那么,眼内长了“白膜”,究竟要紧不?不及时治疗有危害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眼内“白膜”。
一、眼内“白膜”,医学上称之为翼状胬肉,翼状胬肉又是怎么回事呢?
翼状胬肉是一种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认为是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呈三角形尖端向角膜(黑眼球)表面侵入,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而得名。
二、眼内“白膜”,不治疗,有什么危害呢?
眼内“白膜”,不仅可以引起眼部刺激症状、外观缺陷;如没有得到有效根治,随着胬肉逐步向角膜中心方向推进还可以引起角膜散光,一旦伸展至瞳孔区,则可带来严重的危害:影响视力、大的翼状胬肉甚至可影响眼球的运动,侵犯角膜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角膜混浊等病变,此外,由于视力的下降,随之而来也给老年朋友日常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甚至可以导致跌倒、烫伤等意外发生。
三、眼内“白膜”:翼状胬肉,该如何治疗?怎样才能有效根治呢?
目前翼状胬肉的治疗有两种方法: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当翼状胬肉未侵入黑眼球部分时,它不影响视力,可不必急于手术治疗。若合并沙眼等慢性结膜炎时,胬肉在炎症刺激下易充血,而且长的快,一般可以滴抗生素和激素眼药水治疗改善症状,但不能根治。
2)手术治疗:当眼部刺激症状或磨擦感明显,或翼状胬肉长入黑眼球并遮挡瞳孔区影响视力时,应尽早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方式有很多种: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角膜干细胞移植术、羊膜移植术等。目前以翼状胬肉切除术+角膜干细胞移植术能有效地降低翼状胬肉复发率,被公认为效果最理想的手术方式。
四、眼内“白膜”翼状胬肉,手术后如何预防复发呢?
目前其发病因素尽管存在许多争议,但普遍认为可能是内因(遗传因素)和外因(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一定程度上均认为翼状胬肉是可以预防的。
主要预防措施有:外出尽可能避免风沙、强光、烟尘等因素对眼睛的刺激,必要时戴防护眼镜加以保护;平时注意眼部卫生,若患有沙眼等慢性结膜炎病变时,应及时治;此外要保持心情愉快,睡眠充足,生活规律,多吃清淡食品,少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禁烟酒,保持大便通畅等。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