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只是普通的一个年份,但对我们家来说,这是一道比较大的转折年:当我爸打电话告诉我说“我今天大便又带了点血丝”我当即就问道:“就血丝吗?量多吗?是什么颜色的?鲜红的还是暗红的?在大便表面还是跟大便混在一起的?就今天一次吗,之前有出现过吗?”一连串的问题问完,我得到的答案是:“量不多,就一点新鲜的血丝,在大便表面,前几个月也解了一次”;我再问:“你大便是什么颜色的,成不成形,干不干,以前有没有痔疮?”老爸再答:“大便是黄的,不成形,一小段一小段的,痔疮我也不知道有没有。”医学出生的我,再联想我爷爷的毛病(结直肠多发息肉),心理是又紧张又松了口气,那时候我想“完了,估计家族有肠道息肉史了,我们兄弟姐妹的风险也高了;稍微松口气的是老爸可能也是长息肉了”;当即就跟老爸说:“你收拾点衣服之类的上来吧,爷爷肠道多发息肉,估计你也长息肉了,反正你胃也不好,我带你去查个胃肠镜吧。”
真是一查一个准,肠镜当时医生告诉我:“是结肠息肉,0.6cm大小,表面光滑的,活动度挺好的,颜色也红润,看着还行,最终结果还是要等病理报告,如果现在摘要住院观察,不然等病理结果出来了再看,过几日就要过年了,你们可以年后来处理。”我说:“行,那就年后来吧,这大过年的,大家都忙,他估计也忌不了口。”结果一周后,内镜室给我打电话:“你爸的病理报告出来了-中分化腺癌......”晴天霹雳,怎么大便才2次带血就“癌”了呢?后面详细追问我爸,才发现他有大便变细变扁病史,大便习惯改变,大便不成形每日2-3次的状态已经持续1年多,快2年了,只是他自己没在意!
通过我爸的案例,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便便”里隐藏了很多的信号,对我们身体健康反射有很大的价值。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便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它隐藏有这么多的信号:大便主要在肠道内产生,由食物残渣、大量细菌及衰老死亡的肠道上皮细胞构成,在肠道协调运动下实现的排便。正常人排便的次数和量跟摄入食物有关,一般来说,正常人每天排1-3次或2-3天1次黄色或黄褐色成形软便,量约100-300g。那我们平时怎么才能发现“便便”里的信号呢?其实通过我爸的案例,我们可以知道通过观察大便的颜色、性状、次数等来了解身体情况。为了避免跟我爸一样的悲剧发生,接下来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去找那隐藏在“便便”中的信号。
部分可观“便便”信号
颜色鲜红色便提示可能为大肠息肉、缺血性肠病、痔疮、痢疾等,另外当患有溃疡病、肝硬化伴有大量出血时,也会导致排出的大便呈鲜红色
黑色便提示可能患有胃炎、胃癌、溃疡病、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小肠肿瘤等引起出血
酱色便为阿米巴痢疾的主要症状
绿色便考虑是否患有胆瘘(黄绿色:伪膜性肠炎)
白色便考虑是否有肿瘤、炎症、结石等起胆道系统阻塞(钡餐造影前需要服用白色造影剂,也会导致大便为白色)
透明胶冻样便大多是为肠黏膜病变或者遭受刺激分泌的粘液增加导致,需要考虑是否为肠道肿瘤、肠易激综合征等
性状粥样或水样稀便可能为各类感染或非感染性腹泻如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伪膜性肠炎
粘液性或脓血性便可能为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炎、结肠癌、直肠癌
细条状便可能为息肉、痔疮、直肠狭窄、结直肠癌
米汤样便可能为霍乱、副霍乱
次数便秘(功能性便秘)表现为排便费力、排干硬便、排便不尽感、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需要手法或药物辅助排便、排便频率减少
腹泻每日排便次数超过正常习惯,排便量增加,水分增多,大便稀薄,如粥样或水样稀便
通过这些“便便”信号能协助我们了解身体的情况,但我们食物种类也会对大便的产生影响,即便是健康的人群,我们的大便颜色也并非完全相同的:在食用西红柿、红辣椒、西瓜等食物后,也会导致大便呈红色,但是颜色主要呈现出淡粉红色,如进食过多苋菜会导致大便黑红色;吃了动物血为食材的 食物(如毛血旺、肥肠血等)也会引起黑便,另外食用桑葚、黑莓等水果, 服用一些治疗胃病的铋剂、治贫血的铁剂等等也同样会出现黑色便;当食用大量豆瓣酱、咖啡、巧克力也会排出酱色便;食用大量的绿色蔬菜也会出现绿色便;食用一些通便排毒食物或保健品也会导致大便不成形甚至是腹泻......
总之,我们日常生活中要仔细观察“便便”中隐藏的信号,一旦发现“便便”不对或者自己无法判断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请专业的人员协助判断,同时呼吁患者们一定要重视“大便常规”检查,它作为评价人体健康状况的基本检查之一,在一些基本的诊断和治中发挥参考价值,更好的为疾病诊断、疗效观察提供有效依据。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