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民间又叫“脑中风”,临床包括脑梗死、脑出血、一过性脑缺血发作(也称为TIA或小中风)。在临床上有几种常见的病人及家属对脑卒中的某些错误认识,这些认识会导致治疗上的延误,造成许多病人留下肢体的功能障碍,甚至失去宝贵的生命。
临床常见其一
Q:为什么病人进了医院治疗后,病情更重了?
A:有部分患者进医院治疗后病情反而较前进一步加重,这时候,患者家属会认为医护人员没有尽到责任,或者医疗技术水平不高,进医院治疗反而越来越差了,导致医患之间的不信任感,或因此迁怒医护,导致纠纷的发生,最后影响患者的恢复。那为什么中风患者进医院治疗后病情反而加重了呢?其实这是一种进展性卒中,即指脑梗死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继续加重的一种临床过程。进展的时间长短不一,从数小时到十余天不等。发病率在20%-40%,致残率、死亡率较一般脑卒中高。而它的发生无法预测。
临床常见其二
即使病人不能进食,患者和家属也不同意插胃管。有部分脑卒中病人,会出现吞咽功能障碍,为防止病人勉强经口进食后发生误吸或窒息,导致吸入性肺炎;为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以及水、电解质平衡,治疗及护理上需要插胃管,鼻饲营养液。由于认识不够,很多病人及家属拒绝插胃管,大部分患者及家属认为插胃管病人太受罪,其实这种选择有弊无利。目前的医学研究也表明,营养对于治疗疾病至关重要,营养状况不改善,或者营养没有跟上,机体能量不够,机体不能很好地应对疾病状况,治疗和抢救就会受到影响。插胃管的好处:插了胃管以后,营养液可以通过鼻饲进入,使胃黏膜接触食物时间增加,从而保护胃黏膜, 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从而改善营养状况, 满足病人机体对营养的需求,增强体质,有利于康复;以及预防进食时呛咳、误吸,避免迁延不愈的肺部感染的发生,甚至发生窒息导致死亡的严重后果。
临床常见其三
病人一住院,不管病情是否为危重,亲朋好友立即来探望病人,表达关心。探视病人原是好事,但其实是对病人恢复极其不利的。脑中风病人急性期需要安静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声光刺激,探视慰问的人一多,病人休息受到影响,增加了病人心理上的压力、造成情绪波动、影响血压等,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其次是病人身体刚遭受疾病的重创,身体非常虚弱,外来人员带入细菌,会增加病人发生感染的机会。
临床常见其四
脑中风后能保住性命就很幸运了,没必要进行功能康复治疗。中风患者的脑损伤后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最佳康复期,即病情稳定以后一个月内,最迟三个月至半年以前,还有康复的机会。很多病人家属对康复的认知不够,不够重视病人功能的康复,而耽误了康复训练的时机。在脑卒中后存活者中,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大部分的失语或偏瘫病人能重新恢复语言交流、步行和自理生活能力,也有部分病人能够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回归社会。
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脑卒中,在医生护士的共同努力下,脑卒中病人的救治和康复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