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房里,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患者在说:你们让我背这个东西干嘛,活动也不方便,睡觉也不方便。或者是:你们什么时候把这个线给拿掉,绕来绕去烦死人了,又不治病的。
其实他们说的这个东西叫做心电监护,心内科新病人入院,或者介入术后,或者心律失常患者,或是重危病人,我们都会给他们心电监护,视病情决定遥测监护,或者床边心电监护。
那这个监护到底是干嘛用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叨叨这个“烦人的东东”,解除您遇到的这些困惑。
什么是监护仪?
监护仪是用来密切监测和评估病情的仪器,分为床旁监护仪和遥测监护仪(就是小背包监护)。
遥测监护仪,只有心电监护功能,佩戴时患者可以走动,主要用于需要监测心率的患者,可以实时记录患者的心跳节律情况,如果出现心跳异常时,可及时发现并可回顾性的进行分析。
床旁监护仪常可记录心律、血压、呼吸频率,还可以通过对手指的氧合检测,了解是否存在乏氧的情况。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监护?
病情危重,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时(血压、心率、呼吸)
各种手术操作术后需进行监护,观察手术有无不良反应,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进行特殊用药时,如所用药物对血压、心率影响较大时,需进行监护调整药物剂量,辅助明确诊断:实时监护可获得患者发作时的信息,辅助完成诊断,如遥控心电监护时可发现心律失常,明确诊断。
什么时候才能摘掉心电监护?
床旁心电监护时会限制患者的活动,带来一些不适,因此病情稍有好转就想急于摘掉心电监护,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摘掉心电监护呢?
大家看到的疾病好转,只是症状好转或表面上的好转,医生评估病情好转会依据疾病的自然病程、原有疾病的严重程度、化验检查等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只有真的病情平稳,才可以停用监护仪。
遥控心电监护和动态心电图一样吗?
遥控心电监护和动态心电图都可以记录心跳的节律和频率的情况,但是:
动态心电图在佩戴过程中是无法读取数据的,而且其时间具有一定的限制,常用的为24-72小时的动态心电图。
遥控心电监护是实时监护,可随时调取数据,但多为综合导联,不如动态心电图获得的数据准确。
两者各有优缺点,不能互相替代,即使已经完成了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如病情需要,也需要在住院期间佩戴遥控心电监护。
心电监护仪是重要的辅助医疗器械,其使用和选择需由医生根据病情做出判断和选择。
心电监护与心电图的区别
心电图运用最广泛。简单易行的心电图主要查看
心脏里面的电活动是否规律心脏跳得太慢了?
跳得太快了?
跳得太乱了?
可能是电线,也就是心脏的生物电系统出了问题!出现了心律失常!
但是经常有病人反应:心慌去医院检查,可是到做心电图的时候,这感觉又好了,心电图做出来也是正常的。
还有些人昨天心电图还是正常,今天就心梗了!
心脏电路的问题可以分为“阵发性”和“持续性”两种。
【划重点】
心电图,只能看到“即刻”的情况,它只能抓到“伸着手的小偷”,也就是心脏电路一直出问题能抓到,或者正好出问题的时候也能抓到。
那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心电监护就出马了。
这期间,只要心电图再出现不正常,立即被记录。
可万一小偷一整天不伸手怎么办?
对于一些高危的心律失常病人来说住院期间会带上心电监护。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