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听肿瘤标志物检查,就会认为这是一种检测到异常,就能检测出癌症的检查。但现实总是没有理想的那么美好,现在医学虽然已经发现了很多种肿瘤标志物,但并不是所有的癌症都有标志物,也不是所有的肿瘤标志物升高都是癌症引起的,有一些非癌症的情况也会导致某些肿瘤标志物升高。因此肿瘤标志物比大家想象得复杂得多!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生物合成、释放或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这些物质可存在于肿瘤细胞和组织中,也可进入血液和其他体液。当肿瘤发生发展时,这些物质明显异常,可以利用生物化学、免疫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其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尽管理论上肿瘤标志物可以提示肿瘤的发生,但实际应用上,却和大家想象得很不一样。
所以想真正看懂肿瘤标志物还需要了解以下问题,下面和大家科普下哦!
一、“肿瘤标标”升高就得癌了?
肿瘤指标升高并不能说明患癌,只能用于癌症的辅助诊断。一些良性疾病和状态也有可能造成肿瘤标志物升高。
比如:
● 月经期、盆腔炎症、妊娠可能造成CA125增高;
● 胆道梗阻、胃炎、炎性肠病、吸烟可能造成CEA增高;
● 胰腺炎、胆道疾病、肝硬化患者CA19-9可以升高等等。
所以很难单凭某项肿标升高就诊断是否患有癌症,更不能确定是哪一种癌症,还需要进一步检查。
二.“肿瘤指标”正常就不会得癌了?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肿瘤诊治的重要原则。一般认为,利用现代生物物理技术如超声显像、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磁共振成像等可发现直径1~1.5cm的肿瘤,而肿瘤生长到2~3mm是即可用免疫学诊断方法测出。因此肿瘤标志物检测是发现无症状患者的重要线索,可作为肿瘤的辅助诊断工具。实际上很多肿瘤标志物在癌症早期的阳性率并不高,并不能全靠肿标来发现早期癌症。然而临床上有不少患者由于肿瘤指标正常就忽视了筛查体检,导致最后发现癌症时已是晚期。
目前临床上可以作为早期癌症筛查的肿瘤标志物有以下几个:
1.肝癌指标:AFP慢性肝炎患者、长期酗酒者、有肝炎家族史者等肝癌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复查血清AFP并进行B超等进一步检查。
专家提示: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肝癌,某些睾丸肿瘤AFP也会升高。
2.前列腺癌指标:PSA建议大于50岁的中老年男性每年检查PSA和直肠指检或前列腺超声,而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可从45岁就开始。
专家提示:值得注意的是,前列腺增生或炎症PSA也会升高。
3.卵巢癌指标:CA125根据临床医生判断,高危女性可于30~35岁起考虑每3个月~1年1次血清CA125和阴道超声检查。
4.胆囊癌指标:CEA/CA199如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有较大胆囊息肉患者等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检查血清CEA、CA19-9和肝胆B超检查。
5.胰腺癌指标:CEA/CA199/CA125有胰腺癌家族史、糖尿病史、长期吸烟饮酒、有慢性胰腺炎发作等高危人群,建议定期通过CA199、CA724、CEA筛查。结合CT、磁共振进行筛查。
专家提示:40岁以上,特别是50岁以上又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要注重筛查。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