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不包括胃肠镜的体检都是耍流氓”,难道真的是这样吗?在消化界,有学者说:也许生与死之间,就是一次胃肠镜检查的距离。
谈到癌症,许多老百姓首先想到的是外科开刀,肿瘤科放化疗,似乎跟消化科没什么关系。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 在癌症发病率前10位及死亡率前10位中,消化系统肿瘤均占了5位,分别是胃癌、结直肠癌、肝癌、食管癌、胰腺癌。而消化道恶性肿瘤主要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这三者的发病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6.4%。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有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早期发现,1/3的癌症可以通过现有手段治疗延长生存期。癌症的出现并突如其来,而是会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正是这么一个阶段,给予了我们时间去狙击它。而手执内镜的消化内科医师就站在了防癌的最前线。
为什么经常体检,却还是得了消化道恶性肿瘤?
一般体检包括抽血及大小便化验、彩超等,早期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或癌前病变很难通过化验被发现,而彩超一般是不涉及食管、胃及结直肠这些空腔器官,即使做了腹部CT检查,也难以发现早期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或癌前病变。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每年常规体检,但却仍逃不过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魔爪。胃肠镜检查是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主要手段。通过胃镜检查可以发现早期食管癌及胃癌或者其癌前病变,通过结肠镜检查可以发现早期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这些癌前病变可以在内镜下得到彻底的治疗,从而预防上述癌症的发生。即使发现时已经出现癌变,但只要在早期发现,通过及时治疗,有很大机会可以得到彻底治愈。而且部分早期的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可以通过内镜下剥离而不需外科开刀就可以得到治愈性切除。内镜下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较少的优点。
人到40岁,就应该开始人生的第一次胃肠镜检查,对自己的胃肠道状况有个基本的了解。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群,胃癌高发地区的人群,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炎等疾病的人群,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酗酒等),都应考虑行胃镜筛查并定期复查。对于不明原因的慢性腹泻、长期腹痛、消瘦贫血、排便异常,间歇便血等情况,都应及时行结肠镜筛查并定期复查。
虽然消化道肿瘤多发,但其是可防可治的,早期筛查至关重要,胃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胃肠癌的主要手段。王贵齐教授指出:消化道肿瘤的筛查刻不容缓,其实肿瘤它不是查出来的,无论你查不查,它都会在那里,不能因为我们有症状了才到医疗机构进行胃肠镜检查。李兆申院士强调:消化道肿瘤筛查应上升到“国家计划”,公众一定要知道筛查的重要性,变被动体检为主动体检,变被动检查为主动预防。
鉴于消化道肿瘤年轻化的趋势,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对于有恶心、呕吐、反酸、烧心、吞咽不畅、腹痛、腹胀、腹泻、便秘、便血等胃肠道症状的年轻人建议其做胃肠镜检查。
胃肠镜检查的目的都是为了对消化道进行肿瘤早期评估。因为有许多消化道慢性疾病起初是良性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就有可能发展成癌了。并且,很多消化道肿瘤在早期还没有明显的外在症状,一旦病发可能已是晚期,大夫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所以,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调养于无疾之先。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