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以为不用做的检查
2020年06月22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浙江医院 吴逸情

  作为一个病房护士,经常有病人问我,我是做个结石碎石为什么要做心电图,胸片。这让我想到之前看到的一个案例。

  有一位25岁的年轻人,经常出现胃疼,胃胀,还有点反酸,有两个月了。医生仔细询问了病史,发现患者没有肿瘤家族史,平时生活也很规律,没有什么不良习惯,胃痛没有什么规律,与饮食的关系不大,也做了体格检查,发现没有明确的阳性体征。医生建议患者做个胃镜,患者明确表示拒绝,什么检查都不想做,就想开点药吃。

  不做检查,我们怎么办?那就只能“猜了”,是普通的胃炎?胃溃疡?胃癌?功能性胃肠病?胆汁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

  这么年轻,首先不考虑胃癌,先按胃炎来治疗吧,用点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还有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再用点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吃了两周的药物,症状好转了,难道真的是胃炎?那就这样吧,平时注意饮食和休息。

  没想到,过了一个多月,症状又出现了,这时候怎么办?还按照普通的胃炎来治疗吗?医生又想了想,“要不我们做一个胃镜吧?”“不,我为什么要做胃镜?你们医生只会靠仪器看病吗?胃镜这么难受,这么贵!你们医生想要坑钱吧!”

  “那你做个呼气试验吧?看看是不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这个检查不贵,而且无创!”

  “那好吧”,患者不情愿的答应了。

  做了呼气试验,果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医生和患者都长舒了一口气。那我们就按幽门螺杆菌感染来治疗,采用四联疗法,口服两种抗生素,一种保护胃黏膜的铋剂,一种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患者连续吃了14天的药物,吃药的过程中,出现了打嗝、肚子胀、便秘、腹痛、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

  患者在心里大骂,吃了药居然比之前还难受,如果没治好,我饶不了医生。还好,停药一个月之后复查,幽门螺杆菌被根治了,胃疼的症状也有了好转。

  没想到,过了一个月,胃部隐痛又开始了,这回患者又找到医生,医生说,我不敢再给你开药了,必须做胃镜检查。跟患者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终于同意做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发现胃壁僵硬,但是胃黏膜是比较正常的,只在胃窦的部位,发现黏膜有少许红肿。还好做胃镜的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内镜医生,隐隐的觉得不对,在多个部位取了活检,一周后,结果出来了,胃印戒细胞癌!

  这下患者傻眼了,医生立即安排做了一个CT检查,发现胃壁广泛增厚,胃周多发淋巴结转移,更为糟糕的,大网膜出现多发的结节,已经出现腹腔转移,已经是晚期胃癌。

  这个患者因为拒绝检查,耽误了近半年的时间,我不敢说半年前,他的胃癌是早期的,但是,印戒细胞癌的发展是非常快的,半年之前,有很大的概率,还有手术的机会。

  它来自一个真实的案例。所以有时候不拒绝检查就是为生命赢得机会!

责任编辑:王秀萍
标签: 胃镜;医生;胃炎;检查;黏膜;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案例;病房护士;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