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是什么?
胆囊结石为肝胆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部分人可终生无明显症状。症状出现与结石大小、部位、是否存在感染、梗阻及胆囊本身的功能息息相关。发作时常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疼痛不适、饱胀、嗳气、呃逆等,多在饱餐、进腻食物或劳累后发作。它与胃炎症状相似,但是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腹痛常在饭后一小时出现,应及时就医咨询。且胆囊结石疾病发作疼痛可向腰背部或右肩放射,多无皮肤巩膜黄染,伴有急性胆囊炎症发作时可有发热。
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从胆囊的生理功能来看:胆囊是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地方。胆汁由肝脏分泌后,50%的胆汁直接流入十二脂肠,另50%进入胆囊贮存。胆囊相当于一个水库,这个小水库容量为40-70ml,而肝脏每天产生的胆汁约600-1000ml,所以胆汁需要被浓缩。从胆汁的成分来看,84%是水分,16%为固体,固体则由胆固醇、胆酸、卵磷脂、胆红素,还有一些电解质组成。胆囊在浓缩胆汁的过程中主要是吸收胆汁中的水成分。如果胆汁中的胆固醇比例增高,就可形成胆固醇结晶乃至沉淀,结聚为胆固醇结石的核心。时间一久胆囊结石就逐渐形成了。
除却以上生理功能的影响,还有以下的诱发因素。饮食的不均衡、脂肪摄入过量、血胆固醇增高可导致胆囊结石的产生。胆囊收缩无力,胆汁瘀滞于胆囊也是形成胆囊结石的因素。雌激素可以增加胆固醇的含量,减低胆汁酸的含量,孕激素可造成胆囊平滑肌松弛、胆囊运动迟缓、胆汁瘀滞。不吃早餐导致胆汁不能及时排空,而夜间胆汁在胆囊里浓缩贮存时间较长,这也是诱发结石的因素之一。
出现胆囊结石后如何治疗?
临床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目前在临床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应用较多,腹腔镜手术后一般恢复较快,6小时后可下床活动,可进食,腹壁切口几乎看不出,术后拆线时间也早。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效果好等优点。
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应该手术治疗,即使无症状也要定期检查。
如何预防胆囊结石的产生或复发?
1、清淡饮食:摄入大量的高脂肪食物,意味着进食了过多的胆固醇,而胆囊里储存的胆汁无法完全将其消化,且胆汁会在胆囊中浓缩,容易沉积出结晶,长此以往就会形成结石。
2、规律饮食:三餐规律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早上一定要吃早餐,胆囊贮存一晚上的胆汁,不进食早餐刺激胆囊运作,则大量的胆汁一直堆积在胆囊里,长此以往就会形成结石。
3、多喝水:高浓度的胆汁具有一定的腐蚀性的,多喝水可稀释胆汁,避免高浓度的胆汁侵蚀和溶解胆道粘膜引起的胆囊炎。胆囊炎约百分之九十五合并有胆囊结石。
4、保持运动:长期不运动,可导致胆囊收缩力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形成胆汁淤积;长期坐着,形成蜷曲体位,可导致胃肠胃蠕动被限制,不利于胆汁流入十二指肠,也可导致胆汁淤积,从而形成结石。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