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如何正确服用降压药物
2019年09月16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作者 浙江医院金海芽

  有关透析前降压药吃还是不吃,一直是透析患者比较纠结的问题。吃了,担心透析中低血压。不吃,透析前后血压容易过高。那如何判断吃还是不吃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透析相关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透析患者中的常见表现[1]。不同研究中高血压的定义及测定血压(blood pressure, BP)的方法(即,测定透析前后的血压或采用动态血压记录)不同,因此高血压的患病率估计值存在很大差异。多项研究的结果表明,50%-60%以上(一些报道中高达85%)的血液透析患者以及近30%腹膜透析患者存在高血压[2-6]。一项多中心试验纳入了2535例成人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定义为透析前收缩压或舒张压的1周平均测定值分别大于等于150mmHg或85mmHg或者使用降压药,该试验发现高血压的患病率为86%[5,6]。

  刚开始透析的患者中更常见高血压(大于80%),因为此类患者几乎都为容量超负荷[7]。持续性高血压通常提示开始透析后容量控制仍然不充分[4,8]。容量扩增是透析患者出现高血压的主要原因[9,10]。容量超负荷引起心输出量增加以及全身血管阻力升高,从而导致血压升高[7,11]。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在超滤有效的高血压患者中,透析前(而非透析后)血浆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水平升高,这一点支持容量扩增具有作用[12,13]。清除过多钠以及降低目标干体重可使60%以上的血液透析患者和许多腹膜透析患者的血压恢复正常[7,14-20]。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以及动脉硬化,也促使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高血压[21-23]。其他可能的促进因素包括:内皮源性血管活性肽改变[24-27]、细胞内钙离子增加[28,29]以及肾胺酶减少[30]。肾胺酶是一种儿茶酚胺激增时肾脏释放的儿茶酚胺代谢酶。与一般人群一样,使用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rythropoiesis-stimulating agent, ESA)治疗,或者使用鼻腔减充血剂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NSAID)等药物或可卡因等违禁药品,也可能对个别患者的高血压有促成作用[7,11,31]。

  我们对透析高血压进行了了解后,再回到前面的问题,“如何正确服用降压药?”我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碰到棘手的问题。透析中低血压是一种透析中的常见并发症,一些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病人,同样也容易发生低血压。为了避免药物引起的低血压,我们会建议透析前一餐降压药减量服用或者停服一餐。事实上仍然有一小部分病人,血压控制非常不稳定,时好时坏,如何正确服用降压药就需要每天进行评估,遇到脾气暴躁的患者沟通不畅,就容易产生问题。为此总结了以下建议:

  1. 养成在家中每日监测血压的习惯。

  2. 透析中未出现过低血压的患者,按时服用降压药。

  3. 透析中易出现低血压的高血压患者,透析前一餐降压药服药前先测量血压,根据血压值及当时的症状判断是否服用降压药,如果是需要干预的血压,根据血压值判断降压药减半服用还是全部服用。(每位患者的基础血压值不同,所以当出现大于多少的血压需要服药,需要咨询经管医生)

  4. 血压不稳定的透析患者,降压药需随身携带。包括长效降压药及短效降压药。以方便血压过高时可以及时服药。

  5. 注意药物储存的储存环境,干燥、阴凉。以免影响药物效果。

责任编辑:王一鸣
标签: 降压药;高血压;血压;低血压;判断;服用;腹膜;高血压患者;儿茶酚胺;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