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最让人心动的莫过于春雷一响,那些破土而出的笋了。春笋鲜甜爽口,味道鲜美,有人就沉迷于春笋的美味中无法自拔,结果悲剧就来了。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位黄先生来到了我们医院消化科门诊,面色口唇苍白,精神萎靡,经医生询问病史后,这位黄先生患有胃溃疡的病史,近期吃的最多的食物就属笋了,可以说是无笋不欢,无论是腌肉笋汤,或是油焖春笋,反正近半个月来几乎曾未断过。早晨起来黄先生上厕所时出了一身冷汗,“大便怎么变成黑色了?”其实此前的几天里,黄先生就一直觉得肚子隐隐作痛,伴有胃胀、反酸嗳气等不适症状,没有在意。据消化科医生诊断,黄先生应该是急性消化道出血,随后医生给黄先生查了急诊血,血结果显示黄先生的血红蛋白只有60g/L,化验室报了危急值,可想而知接下来要给黄先生输血,并进行内镜下止血及药物治疗。事后黄先生表示很纳闷,平时身体健壮,每年也都体检,胃溃疡已经很多年没再发了,这次只不过多吃了点笋,怎么就如此严重,这笋恐怕是有毒吧,并且表示以后再也不敢吃笋了。
笋虽好吃,但可别过量,春笋中含较多的粗纤维素,不易消化,若是食用过量容易出现消化不良、消化道出血、穿孔、肠梗阻等,尤其本身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另外,笋含有难溶性的草酸,容易和钙结合成为草酸钙,不仅影响钙的吸收利用,还会形成泌尿系统结石。
因此,在这春笋上市的季节,建议适量食笋,切记不可多吃,在烹饪前最好进行焯水处理,利用高温分解大部分草酸,软化粗纤维。一旦出现腹胀、腹痛、反酸烧心、黑便等消化道症状,不要滥服药物,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就是健康人群,平时食用春笋时也要适量,食用时注意细嚼慢咽,以免粗纤维划破血管、堵塞胃肠道,避免不必要的悲剧发生。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