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我国14亿人口中约有6000万~9000万的抑郁症患者,这相当于平均15个人的群体中,就有1个抑郁症患者在其中,无论是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还是站在聚光灯下的明星,都有可能成为“抑郁症”猎捕的“对象”。当抑郁症成为一个城市热议的话题,新闻上充斥着悲剧色彩时,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抑郁症是什么?大家的普遍理解是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表现,主要体现为情绪低落、消沉、自卑,甚至悲观厌世,出现自我伤害等行为。“活着好痛苦,死了是不是就解脱了?”抑郁症患者的脑海里会出现一个若隐若现的声音,如果此时遭遇原生家庭悲剧、工作瓶颈、亲密关系的背叛……这些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抑郁症患者,他们(她们)的负面情绪就会在日积月累中逐渐达到峰值,从而做出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的行为。
很多人不理解抑郁症患者的感受,觉得那是他们(她们)心理承受能力太弱,或者太作想要博取他人同情的行为,甚至有些家庭觉得孩子得了抑郁症是一种羞耻的事情,宁可藏着掖着也不愿意去医院就诊。其实早期的抑郁症是能够得到良好控制的。“我晚上只能睡2~3小时,觉得很痛苦”,“我感觉自己很没用,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当他们(她们)开始跟你诉说这些近期情况时,我们作为聆听者就需要有所警惕。精神疾病并非玄学,通过科学的、规律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治疗抑郁症。临床上通过三阶段药物治疗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痛苦,有效地防止患者自伤行为,同时也可以恢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能力。当然,当抑郁症患者的症状通过药物缓解时,不能立即随意停药,需要在医院定期复诊之后由医生决定药物剂量。“抑郁症患者一但服药就需要终身服药”,这种说法存在误区,仍然有部分患者在长期不复发抑郁症的条件下停药,那么良好的生活、工作、社会环境决定了患者抑郁症是否会复发。有临床研究表明,即使父母是抑郁症患者,但孩子生活在比较健康、轻松的环境下,同时父母也做出了应对和预防,孩子也是有概率不得抑郁症的。
一个知名团队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件事情,一个抑郁症患者向他们团队的微博发来私信留言,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失去了对活下去的希望,并且向他们交代了自己的后事和地址,当他决定和这个世界说再见的时候,外面的警铃声将他拉回现实。后来警察告诉他,是那个团队的人通过号召粉丝找到了他,并且告诉他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美好的风景等着他去看,他不是一个人。随后他被送往医院治疗,在那边遇到了很多同样的抑郁症患者,他们相互诉说彼此的故事,在鼓励下交流情感,仿佛在寒冬时遇到同行者,相互抱团取暖,相互依偎。
每一个抑郁症患者都是一座孤舟,他们(她们)漫无目的地漂浮在海上,仍由暴风雨拍打,哪怕最后沉船也无力反抗。而我们作为普通人,需要理解他们(她们)的痛苦,接纳他们(她们)的存在,为他们(她们)的航行之路架起彩虹桥。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