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高血压、肾病等多种疾病,原本只能采取保守治疗的他,进行了肺部肿瘤切除手术。这一切都得益于在我省已逐步推开的多学科联合诊治(MDT)。MDT是指不同学科专家共同为患者量身定制最佳治疗方案。
是不是只有肿瘤晚期患者或疑难病例才有开展MDT必要?专家表示,只要是恶性肿瘤患者,都应通过MDT方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今年4月15至21日是第26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动”。面对肿瘤患者,专家们如何为其“量体裁衣”?来看看浙江医院是怎么做的。
多学科联合诊治为患者“量体裁衣”
肺癌中早期患者采取一体化诊疗
62岁的陈先生患有肾病近20年,同时患有高血压。上个月体检,陈先生查出肺部长了肿瘤。当地医院表示由于他肾功能差,建议采取保守治疗。但肺上长了肿瘤,始终让他寝食难安。于是,陈先生四处打听,了解到浙江医院去年成立了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iLCC)。
这是省内第一家由浙江省抗癌协会授牌成立的肺癌诊疗中心,由多个科室和老年病研究所联合开展临床及科研工作。患者能一站式完成专病挂号、胸腔CT、穿刺、病理检查和基因检测等诊疗过程。在治疗阶段,则通过打造院内及远程多学科团队专家工作组,为单一科室无法诊治的疑难病例制定针对性的诊疗方案。
“针对陈先生的诊疗,不仅是呼吸内科、胸外科、放射科参与,还有肿瘤内科、营养科、精神卫生科、康复医学科等,提供涵盖全病程的一体化诊疗方案。”浙江医院胸外科副主任祝鑫海副主任医师说,陈先生虽有多种疾病,但作为肺癌中期偏早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有些可惜。综合分析后,中心决定让陈先生先做血透。半个月后,血钾降至安全范围,再进行右下肺叶切除手术。
“手术后,中心设立的患者康复基地,通过线上线下活动,为陈先生提供疾病教育、营养护理、运动康复知识以及心理疏导等指导。”祝鑫海说,术后陈先生恢复良好,一周后,就达到出院标准。
“黑科技”让患者少吃苦头
人工智能实现肿瘤“精准勾画”
近年来,随着科技不断进步,AI(人工智能)、3D等已逐步应用到癌症诊疗上,不仅提高治疗效率和精准度,也帮助患者减轻痛苦。
确诊患鼻咽癌的胡大爷,决定积极面对,慕名找到浙江医院肿瘤科主任吴稚冰主任医师。
放射治疗是目前鼻咽癌首选根治性治疗手段。通过放疗,早期患者甚至可实现治愈。不过,胡大爷家人提出,听说治疗过程中放疗射线会损伤颅脑神经组织。事实是,确有约37%患者会出现慢性疼痛,有些人因多年疼痛苦不堪言。对此,吴稚冰表示,浙江医院最近创新搭建起一个肿瘤三维精准定位和AI智能云放疗靶区勾画平台,在减轻副作用等方面有突破性进展。
借助“黑科技”设备,胡大爷的身体数据经由云端传输至AI智能云器官和靶区勾画系统。5分钟内,系统就完成了多达上百个CT层面的10多个需保护器官精准勾画。接着,吴稚冰团队对该结果进行核对并讨论。半天时间,鼻咽癌精准放疗定位和靶区勾画工作即告完成。按传统方式,患者治疗前需拍300至400张CT,由医生手动标识肿瘤和器官,耗时耗力。近两年,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不仅将原本数小时画靶时间缩短到秒级,精度也大大提升,最终使患者受益,“目前这一技术在临床上已较为成熟。”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