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离新型冠状病毒最近的人?除了患者,就是一线医护人员。而医护人员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接触患者,可是却是离冠状病毒最近的人,他们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在自己的那片战场,穿上密不可透的防护服,安静直面病毒,那就是医学检验科的同事们。党徽闪耀,铸造战“疫”堡垒,众志成城,他们誓做光荣“侦察兵”。
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几乎是与病毒零距离接触,但这个工作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最快速有效的手段,对早发现早诊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抗击疫情的一线战场不可或缺的“利剑”。
抵御疫情的号角吹响,作为浙江医院医技第四党支部书记的医学检验科主任李萌副主任技师,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带领整个医技四支部,全力投身到战“疫”第一线,以坚毅扎实的工作作风,生动诠释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整个春节,医学检验科大多数同事都在工作状态中,跟病毒赛跑,一刻也不能停歇。李萌紧急召集科室有资质的5位同事(4名硕士、1名博士),他们分别是医学检验科副主任朱杰副主任技师、董世雷主管技师、陈懿技师、张科技主管技师、徐鹏飞医师组建了PCR小分队,轮流值班,24小时待命,他们手握这把“利剑”,穿上“战袍”(三级防护装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与病毒直面交锋,争分夺秒辨识新型冠状病毒,保护着身后的人民大众。
这个PCR小分队中,朱杰、董世雷、陈懿3人是党员,张科技是预备党员。现在,科室已经开始准备PCR第二梯队,虽然是高风险岗位,大家仍然积极报名,都义无反顾! 紧接着第二批在培训随时准备冲上一线的叶宁技师、张洪瑞技师,两人也依然是党员。
党旗高高飘扬,医学检验科上上下下,日夜奋战,直面病毒,充分发挥党员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在患者和病毒之间,筑起一道密不可透的防护网,竭尽全力守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徐鹏飞
第一个进PCR实验室进行标本检测
特别稳,只要“飞哥”在,不但他自己的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还会默默的帮大家准备实验用品,查缺补漏,让一切都妥妥的。
飞哥是第一个进PCR实验室进行标本检测的,年初三晚上八点做完实验,整理完毕后还不忘到值班室叮嘱值班同事标本转运箱的具体位置,以免同事不好找。看着飞哥被N95口罩压出的深深印迹,被汗水浸湿的鞋套,疲惫的身影,同事回复知道了,让他快回去休息。“没事儿”,说完口头禅,他踏上了两个小时的回家路。
董世雷
实验室里的严谨博士
大家都习惯叫他董博,经过博士科研思维的培训,他思路、条理清晰,做事认真、严谨。
在三级防护级别下的核酸检测对于大家来说也是第一次实战。实验前他一遍遍拿着SOP(标准作业程序)在每一个实验区确认所有流程,“这里最好再放一个组合的架子,因为痰和咽拭子的采样管不一样”,“这里最好再备一个酒精喷壶,消毒台面用”,“我把脱隔离服消毒的步骤简单、明了的列出来”……在等到核酸扩增的1个半小时,他一直站在那儿看SOP。最终一份非常详尽实用的SOP诞生了。出来时,同事对他说:“董博,实验结束后实验室都消毒过了,扩增时可以坐着休息下”,“我椎间盘还没好,站着舒服。”
张科技
四小时后,他的样子,不忍心拍照
前几天每天连续做样本检测,做好时已经晚上11点半了,报告好结果,患者立刻转院了,他洗好整理好回到家已经凌晨两点了。今天他又在做新的一批,进实验室前我们在门口给他拍了这张照片,状态饱满,看不出异样。4个小时后我们在门口等他出来报结果,最后一步手消摘掉口罩后,除了深深的N95口罩留下的印子,他整个嘴巴都湿了,“我有点感冒了,都是鼻涕”,他自嘲笑笑说,同事顿时泪目,不忍心再拍照,不敢想象中间几个漫长的小时是怎么过来的。
陈懿
90后的小姑娘,鼻子被压出了脓包
可是,你最美
90后小姑娘、PCR小分队里唯一的女生,因为研究生期间和现在做的课题都围绕核酸技术,检测技术上不成问题,在熟悉了流程,反复进行生物安全培训考核后就上岗了。
检测做了几次,由于长时间N95口罩的压迫,陈懿的鼻子磨起小泡,她也没多管,第二天醒来发现鼻子原来小泡的地方变成了小脓点,同事们看着都很心疼,更能想象出父母看到的担心和心疼。问到排班是否需要调整,让她休息一下,小姑娘笑笑说:“没事儿,就是丑了点,带了敷贴,下午还是我来做!”
朱杰
你是特殊时期的“黑夜侠”
大家习惯叫他朱哥哥,人踏实、帅气,是小分队的队长。他负责了新冠病毒检测前期试剂、人员及流程等大量准备工作。
从年二十九开始一直到年初五基本就一直泡在科室里,还时不时的给大家打气,让大家照顾好自己。好不容易回去休息一天,又放心不下科室,三次回医院。深夜12点,大家可能陪在孩子床边,躺进温暖的被窝,而朱哥接到科里一个电话,二话不说就准备出门,背影在这寒冷的夜色中显得格外的高大,检测到凌晨5、6点才能回去,他是这个特殊时期的“黑夜侠”,他的背后还有家人默默的理解和支持。
了解一下PCR实验室
与其他常见病毒检测不同,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有“五高”的特点:
1. 场地要求高——PCR实验室。标准的四区分隔和气压调节:试剂准备、标本制备、PCR扩增检测和扩增产物检测四个独立的实验区。每个独立实验区设置有缓冲区,同时各区通过气压调节,使整个PCR实验过程中试剂和标本免受气溶胶的污染并降低扩增产物对人员和环境的污染。机械连锁不锈钢传递窗保证试剂和标本在传递过程中不受污染(人物分流)。
2.人员要求高——PCR上岗证。进入PCR实验室,需要经过从基础理论、实验原理、规范操作、质量保证到注意事项等规范的培训,并获取PCR上岗证。
3.检测风险高——直接对病毒核酸进行提取、扩增。在检测的过程中,除了要面对打开样本的过程中气溶胶产生造成的可能风险,核酸扩增后如发生泄漏或操作不当还可能导致个人感染。
4.防护要求高——个人防护必须按照生物安全三级要求进行。每次检测检验人员需穿防护服,佩戴N95口罩,戴护目镜,戴防护面罩,戴双层手套。
5.体力耐力要求高——整个实验过程基本需要4小时,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装备,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到1个小时就汗流浃背,呼吸防护面罩一层水汽,会有缺氧感觉,再加上隔离区只可以人和样本进去,扩增时漫长的等待,期间不能吃东西、喝水、上厕所,这些对于检验者的体力耐力无疑是多重考验。
_
隔着实验室的玻璃和一道道门,我们能记录下来的太少了。每位同事除了流程上的不断完善,他们倾述的很少。他们也许不了解每一位患者、每一份检测标本背后的故事,他们静静的待在实验室,穿着厚重的层层防护服,戴着N95口罩和护目镜,几个小时又几个小时地坚守,他们是那台前幕后不可或缺的一环,努力搭建起医生-病原学证据-患者之间的桥梁。
危难面前,众志成城,不是因为他们无惧,而是因为他们肩上的责任和使命,疫情无情,白衣有爱,向这些安静的逆行者致敬,你们脱下防护服、摘下N95口罩的样子,最美!最光荣!也最值得敬佩!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