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远门忘带胰岛素,非洲“糖友”经历生死考验
2019年10月28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作者 浙江医院郭俊

  “Thank you!”近日,浙江医院三墩院区的病房里,来自非洲加蓬的甘先生(化名)手捧一束鲜花送给在场的医护人员,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甘先生今年57岁,因工作需要几天前来中国出差。没想到,首次来中国工作的他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来杭出差忘带胰岛素

  非洲“糖友”酮症酸中毒

  几天前,在从非洲飞往上海的飞机上,甘先生觉得身体不适,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转机抵达北京后,头晕、乏力明显,恶心呕吐加重。8月19日,甘先生到达杭州,因病情加重陪同人员将其送往浙江医院三墩院区急诊科。浙江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阮园副主任医师回忆说,当时甘先生的血糖高达41mmolL,多次监测β-羟丁酸明显升高(最高达10268.27umolL),血肌酐也明显升高(243umolL),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毒。“2型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诊断明确,病情危重。询问病史才知道,原来甘先生患有糖尿病已经10多年了,一直进行胰岛素治疗,本次出差忘记带上胰岛素,几天来中断了胰岛素的治疗。

  在急诊室经过积极补液、胰岛素静脉持续泵入等治疗,甘先生各项指标有所改善,但未完全恢复正常,且乏力头晕等症状仍比较明显。甘先生不想耽误工作,本想治疗后离院,但病情不允许,他只好勉强同意住进内分泌科病房进一步诊治。

  “急性肺栓塞”病情危急

  多学科会诊助其逃过一劫

  入院次日凌晨,甘先生如厕后突感胸闷,大汗。医护人员立即予积极对症处理,数分钟后患者不适缓解。但阮园观察到,甘先生的心率持续偏快,心肌病变的指标出现了轻微的升高,于是马上进行进一步的相关检验、检查,很快检验科报来危急值,D2-聚体高到测不出具体数值。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医生脑子里首先想到的就是血栓形成。立刻将患者送入放射科行肺动脉CTA,果然患者有肺动脉栓塞,右下肺部分梗塞。

  急性肺栓塞是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一旦误诊、漏诊或诊断不及时、治疗不规范,患者就面临死亡的威胁。

  患者不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吗?怎么又出现急性肺栓塞了呢?患者经历了长途飞行,有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基础,又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能是多种诱因导致了血栓的形成。

  新一轮的急救开始了,在浙江医院医务部主任陈新宇的协调下,浙江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吴天凤主任医师立即组织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血管外科等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患者病情危重,由内分泌科转入重症医学科(ICU)。

  经重症医学科积极救治,甘先生的病情很快好转,复查肺动脉CTA提示肺动脉栓塞明显改善,D2-聚体逐步下降。病危解除后,患者再次转回内分泌科进行降糖等综合治疗。目前甘先生的血糖及各项指标逐步恢复正常,可以出院回国了。

  科普时间

  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浙江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江缨副主任医师介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是由于患者体内的胰岛素严重不足而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以致水和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出现高血糖、酮症、代谢性酸中毒和脱水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可出现明显的口渴、多饮、多尿、恶心、呕吐、脱水、虚弱无力等症状,严重者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如不及时治疗,死亡风险极高。

  如何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牢记三件事!一刻都不能放松

  1.规范应用降糖药:胰岛素用量不足、不适当减量、或突然中断已经成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最主要的诱因之一。患者要有规律的服用药物,不随便自己加减药物或者停药,特别是长期使用胰岛素注射的患者,更是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治疗。

  2.加强锻炼,预防感染:感染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最常见的诱因,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伴发急性全身性感染,如肺炎、泌尿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皮肤感染等。糖尿病患者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3.定期监测血糖:患者要养成定期监测血糖的习惯,就诊时带上血糖监测本,让医生及时了解你的血糖水平,从而更好地调整治疗方案。当身体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或近期多饮、多尿加重,体重明显下降时,更要密切监测血糖,并及时就医,检查血酮、尿酮等指标,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本文指导专家

  江缨

  副主任医师,浙江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中-美糖尿病中心中方医疗副总监。从事内分泌临床工作20余年,对老年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致力于糖尿病健康管理及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

  专家门诊:

  周三上午(灵隐院区) 

  周一上午(三墩院区) 

责任编辑:王一鸣
标签: 胰岛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先生;浙江;非洲;血糖;急性肺栓塞;医护人员;治疗;医院内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