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压力毁掉您的健康!致敬教师节,减压秘籍请接收
2019年10月28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作者 浙江医院郭俊

  一支粉笔、三尺讲台

  一摞书卷、三千桃李

  浅秋9月

  原本平凡的日子

  却闪烁着辉煌的色彩

  世间有一种独特的角色

  闪烁着职业的光辉

  透射着友谊的真挚

  更流露着父母之爱般的深情

  他们是谁?

  想必我们都会毫不犹豫的说出

  ——老师

  今天是中国第三十五个教师节,我们都知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或许很少有人会真正体会到教师“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的艰辛。

  有数据表明,约7成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当前教师中不同的健康状态的比例分别是:健康占10.4%,亚健康占45.55%,前临床状态占23.63%,疾病状态占20.42%。这表明,有69.18%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相比一般人重度亚健康发生率10%这个数字高出许多。高强度的工作给教师的生理尤其是心理都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教师群体心理健康堪忧

  小学教师心理状况最差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指出,我国大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好于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心理状况与一般国民群体相比要差一些,小学教师心理状况更差。针对幼儿园教师的分析发现,1979~2012年,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其中,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私立幼儿园教师,城市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农村幼儿园教师。

  每天工作12小时

  做梦都在备课

  9月初,刚刚开学,杭州的年轻教师肖肖(化名)面对家长的挑剔、领导的期望,出现了不少的心理压力,并经常失眠、焦虑。来到医院就诊,经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吴万振副主任医师诊断,肖肖患上了焦虑症。

  肖肖说,半年前她应聘到某小学做语文教师。一些家长认为她缺少工作经验,“镇”不住淘气的学生,时而去校长那里询问她的情况。有一次她正在班里讲课,眼角余光发现门外有两个人探头探脑,起先她没在意,下课后她才知道,那两人是来“查岗”的学生家长。校领导也曾经以提高升学率、严抓教学质量为主题找她谈话。

  肖肖说,其实她每堂课都很努力地做准备,主动向老教师们请教,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甚至在梦里都在为第二天的课程做准备,为此她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经常失眠。过完暑假刚开学,她的失眠更加严重了。

  吴万振介绍,她接诊过一些像肖肖这样的患者,来自家长和领导的压力令一部分年轻教师变得焦虑不安。许多家长希望老师也能像父母一样关心、教育孩子,但家长某些行为会给老师们带来无形的压力,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的新老师因此产生焦虑等不适应症状,严重的甚至影响教学和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吴万振建议,新老师要正视各方压力,学会自我调节、释放;多跟老教师请教经验,多与学生家长沟通,增强自身业务水平,建立师生间的良性循环。

  对儿子的标准永远是100分

  重点小学教师患上抑郁症

  9月10日,除了教师节,今天也是世界预防自杀日。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大约每40秒,就有一个人选择一种极端的解脱方式:让自己的生命离开这个世界。自杀的人中,有70%都是抑郁症患者;而在抑郁症患者中,有70%的人都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这不由得让我们更加关注起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工作辛苦,压力巨大,这是很多老师的真实写照。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注定我们可能承受多种多样的压力。有源自工作本身的压力,有源自生活方面的压力,有源自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方面的压力……职业倦怠、身心透支等现象侵袭着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及职业幸福感。有老师直说“不敢想,心乱如麻是现状”。

  39岁的秦女士(化名)是一所重点小学语文老师,一直忙工作,32岁才生宝宝。儿子5岁时,她就让其上小学,对儿子的标准永远是100分。有时孩子考了98分,秦女士都要训斥:“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为什么考不到……”久而久之,秦女士觉得自己非常失败,教得了别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却十分愚钝。今年4月,儿子一次考试只考了72分,秦女士留了一封遗书,吃了大半瓶安眠药自杀,幸亏发现及时,保住了性命,但被诊断为严重的抑郁症,后来在吴万振的治疗下,病情有所好转。

  教师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老师们要学会自我调节哦

  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王志轩医师表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是敬业,热爱教育事业,喜欢自己的工作;健全的人格,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面对学生时能够引导其保持心理健康。

  但说起来很简单,其实教师这份工作经常会有难受、想哭的时候。多半的教师会感到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七成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普遍存在,长此以往会影响到学生们的情绪。

  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学校要及时地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引导教师掌握心理学知识,指导教师学会自我调适。教师的心理能否尽快康复,取决于教师的自我调适和恢复能力,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自我调适,才是心理康复的根本之道。

  面对压力,如何调整呢?

  1.表达情绪: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如痛哭、倾诉等方式给情绪一个宣泄的出口,来降低情绪的强度,让情绪得到缓解,可以更理性的看待事物。

  2.学会接纳自己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适当调整自己的目标,不要过分苛责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积极的评价自己。

  3.运动:研究表明,运动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内啡肽等有益于情绪稳定的神经递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跑步、游泳、瑜伽等,通过运动来减压,调节情绪。

  4.放松训练通过腹式呼吸、冥想等方式来放松心身,学习有意识地控制使肌肉放松,同时间接地松弛紧张情绪,从而达到心理轻松的状态,有利于身心健康。

  5.学会求助专业人员:当通过上述方式仍不能改善自己的情绪和躯体问题时,请务必寻求专业人员如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或精神科医师的帮助,尽快得到专业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遇见的每一位老师

  都是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他(她)立在那里,不论严寒酷暑

  在无知混沌的夜里给我们照亮方向

  我们走过,心怀感恩,来时的路上一片晴朗

  让我们共同祝愿教师们身心健康,工作顺利!

  本文指导专家

  吴万振

  副主任医师,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兼任浙江省医学会老年精神障碍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委员,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理事,浙江省康复医学会睡眠障碍委员会委员、精神障碍委员会委员等。长期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以老年痴呆、睡眠为主要研究方向,擅长老年痴呆的早期识别、记忆康复。

  专家门诊:

  周三上午(灵隐院区)

  周一下午、周二上午(三墩院区)

责任编辑:王一鸣
标签: 教师;心理健康;老师;情绪;教师群体;心理状况;讲台;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