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但是如果疾病缠身,做个快乐的吃货也会成为一种奢侈。53岁的富阳人林先生至今还记得自己发病前的那一顿午饭,在单位食堂,他吃了红烧肉、笋干、青菜……没想到那天午休过后,他就因为肢体麻木乏力、站立不稳被同事送到了医院,最终被诊断为脑梗死。
对于一个“吃货”来说,脑梗死,具体为延髓急性梗塞导致的环咽肌失弛缓症,意味着他根本没法好好进食。浙江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林坚主任医师说,在吞咽过程中,当咽缩肌收缩波传导到环咽肌时,环咽肌的紧张度明显下降直至为零,食管上口即张开,食物(包括固体和液体食物)顺利进入食管。环咽肌的张力是由交感神经支配的,现在林先生的“神经司令部”受损,直接导致了他的吞咽难题。余生还长,难道就再也不能好好吃饭、再也不能细细品尝食物的滋味了吗?
于是,林先生来到浙江医院三墩院区康复医学科,一方面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同时进行吞咽障碍专项训练和营养管理。长达两个多月,经过浙江医院康复医学科护士长楼巍敏副主任护师、吴爱萍医师、尹梦技师的细心治疗和护理,林先生从依赖留置鼻饲管到经间歇管饲进食到完全正常进食,他形容时隔三个多月后再次亲口品尝食物的美味:“水蒸蛋怎么这么香!”
什么是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指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输送到胃内的过程,是临床上多学科常见的症状,易导致误吸、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严重后果。
浙江医院康复医学科重点收治一些由于神经系统疾病、头颈部肿瘤等疾病导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以及由于功能退化引起的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让他们食之安全、食之有味。
浙江医院康复医学科吞咽障碍小组工作流程
1
护士初筛
护士初筛环节,对于清醒能配合的患者,进行饮水试验,对患者是否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及误吸风险的进行筛查,同时进行口腔卫生状况评估及营养筛查。
2
治疗师专评和专项检查
治疗师专项评估口颜面功能,并进行喉功能、呼吸功能、相关反射、吞咽功能检查。软管喉内镜吞咽功能评估则可帮助了解鼻咽部、喉部的结构和粘膜改变,直接观察患者咽喉部的分泌物,评价咽喉部感觉及运动功能,评估气道保护、声门闭合和食团清除等情况。
3
团队讨论,制定计划
找出功能障碍的部位和原因,组成吞咽与营养管理小组,商讨治疗、护理方案。
4
口颜面功能训练
包含张口训练、舌肌牵拉及主动抗阻训练、唇抗阻训练。
5
咽反射重建训练
冰刺激是用冰棉签刺激舌根和软腭,并嘱患者主动完成吞咽动作;气脉冲则是将气脉冲置于舌根和咽后壁,快速挤压产生气体,然后嘱患者主动完成吞咽动作。
6
增强咳嗽运动、吞咽功能
使用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吞咽。
7
容积-黏度吞咽测试及吞咽造影检查
中期专评环节,进行容积-黏度吞咽测试及吞咽造影检查等,以评估上一个阶段的康复治疗效果,调整下一阶段的治疗方案。
8
调整后的吞咽治疗及摄食训练
9
声门闭合训练及饮食指导
根据治疗进度
动态的完善临床筛查评估
经过干预,规范的评估与治疗
患者的吞咽功能得以改善
拔管时间提前
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浙江医院吞咽功能障碍专病门诊
灵隐院区:周五上午
本文指导专家
林坚
主任医师,浙江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副会长。从事康复医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0余年,擅长脊柱脊髓损伤康复、脑卒中康复、骨关节损伤疾病康复及老年康复等工作,临床经验丰富,善于解决复杂、疑难的康复问题,承担多项省厅级课题研究,在国内康复专业领域享有较高知名度。
专家门诊:
周三上午(灵隐院区)
名医门诊:
周二上午(灵隐院区)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