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放冰箱、怀疑老伴外遇……可能是这种病的危险信号
2019年04月24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作者 浙江医院吴玲珑

  赵奶奶今年86岁,这几年记性一直不太好,经常话到嘴边就忘了,过一会又想起。半年前,赵奶奶的这种症状明显加重,并且开始出现情绪低落、烦躁、多虑的情况。随着自觉能力下降,她老觉得自己没用,甚至从四肢开始逐渐波及全身出现全身发麻的状况,子女带她到当地医院检查后发现,赵奶奶没有器质性的改变,回到家,她仍旧感到身体不适,经人介绍后,一家人赶紧来到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

  “这位患者刚来的时候,面无表情,斜躺在轮椅上,显得十分虚弱。”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吴万振副主任医师回忆。根据赵奶奶的情况,吴万振对她进行了简明心理状态测验(MMSE,筛查痴呆的工具),比如告诉患者“皮球、国旗、树木”3个东西,立刻再次询问3个东西是什么,赵奶奶一个也没有答对,反复教练2次,赵奶奶虽能勉强记住,2分钟后再次询问,还是只记住“树木”这一个物品;让患者尝试画一个交叉的五边形,可是患者根本无法完成……

  最终,赵奶奶的简明心理状态测验得分为9分,再加上头颅磁共振检查提示她脑萎缩明显,尤其与记忆密切相关的海马部位,考虑赵奶奶得的是老年性痴呆伴发抑郁。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除了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吴万振团队对赵奶奶进行系统的认知功能训练。赵奶奶依从性较好、配合度很高,每天两次、每次半小时的训练都能够全程参与,而且兴趣浓厚。两周后再次看到赵奶奶,她的精神面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脸上有了笑容,且能够与人交流,赵奶奶的家属开心地说:“没想到,全身发麻居然能在精神卫生科看好,在其他地方住院几个月没好,早知道就早点过来浙江医院了”。同时,赵奶奶再次接受简明心理状态测验,得分几乎是初就诊时的两倍——17分。

  吴万振介绍,认知训练是指通过对不同认知域和认知加工过程的训练来提升认知功能、增加认知储备。目前在临床中,用于阿尔兹海默病治疗的两大类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主要针对痴呆期患者,并且治疗效果差强人意。非药物治疗,特别是认知功能训练,为痴呆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了有益的补充手段。一方面,针对痴呆患者,特别是轻中度痴呆患者,联合应用认知干预和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多获益。另一方面,随着痴呆与认知障碍疾病干预的重点转移到痴呆前阶段,目前仍无有效的针对痴呆前阶段进行干预的药物,而认知干预,特别是认知训练,有望成为痴呆前阶段患者和痴呆风险人群的早期干预和预防手段。

  警惕!阿尔茨海默病的10大危险信号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群痴呆总患病率为5.14%,轻度认知障碍患病率高达20.8%,据此推算,我国老年人群中有800余万痴呆患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约2500万。仅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我国每年治疗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合计就高达一万多亿元。偷走记忆的不是岁月,可能是一种疾病,这些信号要警惕!

  1.说话或写作时用字上出现困难:日常物品的名称、家人朋友的名字,讲话讲到一半会停顿下来接不下去,也不能用确切字句将心中想表达的说出来。

  2.在家中、工作场合或是休闲活动中完成熟悉的事情有困难:失去原来擅长或专精的能力,原本熟悉的家务也做不好了,比如衣服洗不干净,煮的饭菜味道怪怪的。

  3. 对时间或地点感到困惑:比如明明在家里却吵着要回家,出去会忘记回家的路,抵达一个地方会马上忘记怎么来的,日期时间常常搞错。

  4.影响日常生活的记忆力改变:记性变差,比如常常忘记说过的话或问过的问题,明明买了满满一箱菜却又再买,煮菜煮到一半会忘记,学习新事物或是连操作电视遥控器都不太会。

  5.退出工作或是社交活动:对喜欢熟悉的人、事、物或活动都提不起兴趣,社交生活也变得很封闭。

  6.判断力变差或减弱:变得无法辨认环境的危险或做出正确的回应,失去对金钱价值的判断力,或是未能判断衣服是否干净而常常穿穿过的脏衣服。

  7.抽象思考能力减弱变差:开始无法操作较抽象的事务,例如加减运算买东西、不知道钥匙可以用来开门,又或者为5个人准备了10人份的菜肴等。

  8.情绪变化:变得情绪化,时而忧郁流泪、时而焦躁、时而冷漠不理人。

  9.个性改变:原来宛如好人代表的人变得有攻击暴力的个性,缺乏耐性,多疑不安,甚至突然怀疑有人偷钱、老伴外遇等。

  10.物品错置:常把物品放在不应该出现的地方,譬如将刚买回来的青菜放到书柜,衣服放在冰箱的情形。

责任编辑:王一鸣
标签: 卫生科;阿尔茨海默病;医院精神;认知;记性;发麻;认知功能;认知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