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慌失措!35岁男性体检发现肺部小结节!
2019年04月24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作者 浙江医院彭芳 戴晓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还有空气质量指数PM2.5的增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肺部健康,每年都会有很多的人体检发现肺部有“阴影”或者“小结节”。一旦查出肺结节,总会引起人们的莫名恐慌,担心以后会发展为肺癌,更有甚者会以为肺结节就是肺癌,惊慌失措。

  浙江医院胸外科日前就有一个35岁男性病人CT发现肺部8mm结节高度怀疑肺癌进行了手术,手术中医生送到病理科进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当时病理科报告考虑肺结核后,医生一片欢欣,而手术室外的家属也是喜极而泣。

  肺结节有良性恶性之分,发现肺结节不等于得了肺癌。目前体检发现肺结节特别是肺小结节的人群越来越多,那什么是肺小结节,发现了应该怎么办?

  认识“小结节”

  通俗讲,肺结节就是肺里面长了一个疙瘩、球球,影像学上把直径小于1cm的病灶描述为“小结节”,直径小于0.5cm时被称为微小结节;根据结节的密度不同,又分为纯磨玻璃结节、部分实性磨玻璃结节和纯实性结节。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并结合年龄和吸烟状况来分析:1.年龄,年龄越大,肿瘤的可能性增大;2.吸烟史,吸烟的患者肺内有结节,肿瘤的可能性大;3.既往有肿瘤病史,有可能是复发导致的;4.大小,结节越大,肿瘤的可能性越大;5.毛刺胸膜牵拉等恶性CT征象,结节周边有毛刺,尤其是短毛刺提示肺癌可能,如果出现胸膜牵拉、分叶、含气细支气管征等也要考虑恶性可能;6.位置,上叶的结节较下叶的结节更可能是肺癌。

  发现肺部结节怎么办?

  良性结节可以保守治疗或者观察,恶性结节就需要入院进行综合治疗。

  浙江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彭芳主任医师表示,对于性质不明确的肺小结节,可以通过取活检组织送病理,明确结节的良、恶性。比如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纤支镜活检术和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等,可以从病变上取一些组织标本送到病理科,最终得出诊断的金标准。

  彭芳说,虽然怀疑恶性肺结节进行手术切除最后病理检查明确为肺癌的病人很多,但是也有不少手术后的肺结节是良性结节,如肺结核(病人不少,但往往不是典型的肺结核)、真菌引起的肉芽肿性结节、肺结节病和硬化性肺泡细胞瘤(良性病变,容易误诊为肺癌)等等。其中肺结节病不太听到,但是我们发现其发病率有所增高,组织学上它属于一种类似于肺结核的非干酪性肉芽肿。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发病年龄多见于20~50岁。病因不清,多认为与免疫功能下降有关。结节病的基本病理改变系非干酪性肉芽肿(由上皮样细胞、郎格汉斯巨细胞、淋巴细胞及纤维细胞组成),可侵犯全身淋巴结、肺、眼、皮肤、肝、骨等组织。病变可在淋巴结或肺实质。结节可在数月内完全吸收,也可被纤维组织所代替,形成肺间质的弥漫性纤维化。

  所以,如果发现肺部小结节,首先不要过于担心,当医生判断恶性可能性较小时,建议患者定期复查胸部CT,如果是磨玻璃结节,5mm以下的微结节每年复查一次,超出5mm的结节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持续复查CT观察结节变化。如果是部分实性磨玻璃结节,8mm以下的小结节建议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持续复查薄层CT观察结节变化;超出8mm的结节则应当多学科会诊(即胸外科、呼吸科、肿瘤科、放射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联合会诊)来决定如何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后可决定是否立即手术切除或者3个月后再次CT复查观察结节变化,如果3个月后结节增大则应该进行手术切除,如果结节缩小则建议6个月、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持续复查CT进行随访。如果是实性结节,5mm以下的微结节每年复查一次;5~15mm的结节(并且没有明显CT恶性征象)3个月后复查,如无变化可随访2年,如结节增大则同样应该进行多学科会诊决定治疗方式;超出15mm的结节或者8~15mm伴有恶性CT征象也应该进行多学科会诊决定治疗方式。如果多学科会诊后医生判断为恶性可能性较大时,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

  目前微创胸腔镜手术是治疗肺部小结节、早期肺癌的主要方法,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选择胸腔镜手术治疗的病人越来越多。并且如果是小于8mm的早期肺癌,手术之后的预后非常好,基本可以正常生活。因此即使是恶性结节,按照医生要求正规治疗即可,不要过于恐慌。

  最后,希望大家戒烟戒酒,不要长期停留在污浊空气中,不要接触有害物质(如粉尘、石棉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肺癌。 

责任编辑:王一鸣
标签: 结节;肺癌;小结节;肺部;病理科;肺结核;复查;恐慌;体检;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