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菜,真的不要再吃了!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跟家里的长辈说了无数遍,可勤俭节约成习惯的长辈们听进去了吗?93岁的潘奶奶,最近因为便血来到浙江医院灵隐院区,肠镜检查结果显示她得的竟是直肠癌!她一个保持多年的生活习惯引起了医生们的注意——长期、大量进食隔夜菜。
得知妈妈患癌
儿子打飞的回来拍板手术
潘奶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但一向控制得不错,前一段时间她开始便血,自己却没有太过在意。还是经照顾生活的保姆提醒,才来到医院做了个肠镜,没想到居然是直肠癌。这可吓坏了一双儿女。潘奶奶的儿子今年也已经70来岁,远在美国从事医药行业,听说消息后专门打了飞的回来。他的姐姐做了一辈子财务,母亲的病怎么治,还是得听弟弟的。
高龄癌症患者,得了胃肠道肿瘤是保守治疗还是谋求手术?潘奶奶的儿子结合美国的医疗理念、也为了母亲今后的生活质量着想,拍板主张手术。浙江医院普外科主任王国良主任医师也认同,他说,高龄患者在身体情况允许的前提下,手术治疗肿瘤的最大优势是可以把肿瘤及相应器官整体切除,当肿瘤处在较早期阶段或者生长的部位有充分暴露的空间和足够切除的范围,选择“根治性手术”(切除性手术),就可获得更多的临床治愈机会。此外,任何年龄段患者如果任由胃肠道肿瘤自由发展,可能会造成胃肠道出血、梗阻、穿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然而潘奶奶超高龄,又有慢性病,手术的挑战可想而知。
浙江医院在老年疾病尤其是高龄老年患者的疾病诊疗上有丰富的经验,针对潘奶奶的病情,普外科联合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麻醉手术部进行多学科会诊。3月19日,王国良主刀、浙江医院普外科陈辉副主任医师、金华医师、周春光医师为潘奶奶实施了直肠癌根治术+粘连松解。潘奶奶超高龄,胸椎侧弯严重到无法躺平,另外还患有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这些都增加了手术麻醉的难度。浙江医术麻醉手术部罗妙妙医师、张丹医师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减少患者麻醉风险,这种方式不仅能让患者的静脉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大大减低,同时有利于患者苏醒。本来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的她,预计术后将不拔管去重症监护室,结果术后顺利拔除气管插管,麻醉医生们功不可没。
术后第二天,潘奶奶就能下地。4月1日在普外科病房见到她,她连连说:“伤口不疼了,恢复得都挺好”。潘奶奶的女儿则接连用了十几个“感谢”来表达家人对医生的感激之情。
也许会有人疑惑,都说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美观的优点,为什么医生还是对潘奶奶还是采取了传统的开腹手术?金华表示,微创腹腔镜手术禁忌症,其中第一条就是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是不能做腹腔镜手术的。潘奶奶已经超高龄,微创手术恐怕是她的心肺功能无法承受的。
一口汤都不舍得倒掉
冰箱里存十几个隔夜菜
在我国,结直肠癌近年来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排在恶性肿瘤第3位,致死率第5位。王国良说,长期吃剩饭菜,会使得患癌的几率大大增加,因为隔夜菜中的亚硝酸盐是癌症形成的重要因素,它和胃里的铵物质结合会生成亚硝胺,这是一种强致癌物,对肠胃危害极大。而潘奶奶,恰恰有着保持多年的吃剩菜习惯。
潘奶奶的女婿说,家里的菜,即使是一口汤她都不舍得倒掉。家里的冰箱,总有吃不完的剩菜,有一次,他发现潘奶奶在冰箱里存了十几个隔夜菜,还热情地招呼他帮忙一起吃……中国的老人们通常都是勤俭持家几十年,即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不管退休工资多么丰厚,也还是想着为子女减轻点负担、为晚辈多留一点,因而无法改变根深蒂固的节俭习惯,无法更新健康生活的观念,这也让救治潘奶奶的医生们唏嘘不已。
而对平常人来说,以下这些生活习惯最容易导致结直肠癌,你一定要知道!
1.无肉不欢:爱吃肉是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些物质被分解后不是可溶性纤维素,大便肠溶性不够,导致大肠蠕动慢并积压在肠中,刺激肠粘膜,易产生癌变。另外,饱和脂肪酸、动物油过多摄入也可能导致大结直肠癌病发。
2.口味重:偏爱麻、辣、酸、咸、煎、炸、熏、烤八大重口味,习惯宵夜,如同让胃肠道长期在休息时间“加班”,重口味刺激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3.爱吃腌制食品:吃腌制的食品也容易引发大结直肠癌。此外,腌制食物大多含有高浓度的盐,一旦摄入过多,容易影响身体的水平衡,造成血压波动,导致肾功能损害。
4.一坐一整天:很多人在办公桌前,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久坐缺乏运动,导致肠道蠕动减弱减慢,粪便中的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近年来得结直肠癌的患者有着年轻化的趋势,并且城市中得结直肠癌的人数多于农村。
5.长期吃快餐:年轻的上班族长期吃快餐,饮食过于单一,热量高又缺乏纤维素,这都增加了结直肠癌的发病危险。
6.酗酒、抽烟:几乎所有癌症的诱因里都有它俩的身影。平时有此不良习惯的人一定要注意控制。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