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们都能听到周围的同事、亲人、同学说起睡眠问题。“昨晚又只睡了4个小时,好累。”‘今晚一定要早点上床,好好酝酿睡意’……每个人都渴望拥有良好的睡眠,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但是失眠、睡眠质量不高长期困扰着许多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良好的睡眠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影响睡眠的因素
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
1、外界环境:室内光线过强、周围有嘈音、值夜班、坐车船、陌生制的地方;
2、躯体因素:疼痛、瘙痒、剧烈咳嗽、睡前饮浓茶或咖啡、夜尿频繁或腹泻;
3、情绪因素:焦虑、知恐惧、过度思念或兴奋;
4、寝具因素:过硬或过软的床都会造成睡道眠深度不够、骨骼损伤。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睡眠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睡眠越多越有益于健康。目前有一些上班族喜欢在双休日“补觉”,但往往后来会发现在双休日还没有平时的精神状态好。专家认为,睡眠的时间长短跟健康的睡眠关系并不大,每个人的睡眠时间是不一样的,个体差异很大,质量比时间更重要,最重要的是保持生活的规律性。
误区二:晚上做梦就表明没有休息好。梦是一种普通的生理现象,每个正常人在睡眠过程中都会做梦,每晚大约做4次梦。但如果第二天精神状态很好,就不能认为没有休息好。
误区三:饮酒可以催眠。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在睡前喝点酒,认为这样能很快入睡,专家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在睡眠中,酒中的有害物质在体内积存,毒害身体,还伤害视网膜,会使身体适应能力下降。
误区四:睡眠能储存和预支。如果说预支的是超长时间的清醒,那么就等于透支生命。过后的睡眠补偿只能缓解过后的疲劳,而对于提前透支的精神和体力,以及由此造成的对身体的损害,是不能偿还的。
误区五:睡眠障碍不是疾病。据了解,有8%的人在一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失眠是可以消除的,睡眠不好不同于神经衰弱。对于少数睡眠障碍者来说,有可能是某些尚未显露出来或是已经出现的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了。
误区六:不需要午睡。午睡对于协调生理时钟和24小时周期是有帮助的。但午睡时间不可过长,以15分钟为宜。
误区七:体育锻炼对失眠只有好处。体育锻炼能作为失眠患者的辅助治疗,但是不要睡前剧烈运动,否则,大脑容易兴奋而导致失眠。老人晨练以后不要睡回笼觉。
长期的失眠不仅影响工作、学习、生活等日间功能,还会增加焦虑、抑郁、痴呆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躯体及心理疾病的患病风险。失眠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心身健康问题。
研究表明通过调整睡眠节律、睡眠动力和身心放松的“睡眠三要素”,能有效治疗失眠。
1.睡眠节律
也可以理解为“生物钟”。生物钟是调节人体生活作息的时钟,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如何才能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呢?主要通过固定的上床、下床时间进行训练。每日坚持同样的上、下床时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规律的生物钟了。对于失眠患者,建议上床时间为晚上10:30-11:00左右,下床时间是早上5:30-6:00左右。
2.睡眠动力
睡眠动力越大,就越容易进入睡眠。睡眠动力主要与连续保持清醒的时间及适量运动两个因素相关。
连续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睡眠动力越大,越容易入睡、睡眠越深。建议不要没有困意时很早躺在床上酝酿睡眠,因等到有困意后再上床,不伦是否睡会第二天都应准时起床,提高睡眠动力和睡眠效率。同时,也不要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例如躺床上玩手机、看电视等,要建立床和睡眠之间的良性条件反射。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会使大脑更加兴奋,影响入睡,且更易早醒。适量的运动也可以增加睡眠动力,建议每日坚持运动,最好是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瑜伽等。
3.身心放松
睡前躯体或心理的紧张,会导致失眠。很多失眠的患者一躺在床上就担心今天是否会失眠,结果过度的担心真的导致失眠了,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身体越紧张,反而更容易失眠。放松的方法很多,如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温水泡脚、饮热牛奶、正念呼吸等。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保障身体各项生理机能正常运转,失眠的你,不要再数羊!让我们一起用科学的方法应对,拥有良好的睡眠。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