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高升,空气湿度逐渐变大,我国食品安全的“头号敌人”——食源性疾病即将再次登场。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数十亿人,发达国家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次感染食源性疾病。
而什么是食源性疾病呢?从专业的角度说,是食品中的各种致病因子经摄食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通俗点说,就是“吃出来的病”。开封12h内未饮完的饮料,放置过久的切片、切块的水果,醉虾、生蚝等海鲜均可引起此病。
食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一般性病例和特殊性病例两种情况。一般性病例主要是指由于进食了不洁食物,引起急性胃肠道感染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的症状,部分病例可伴有发热,每天大便次数在3次以上,解稀水样便。特殊性病例,包括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以及食用水产品,比如小龙虾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等。
那我们应如何防范呢?
1、制作冷拼菜需注意消毒:夏天,人们喜欢吃冷拼菜即俗称的凉拌菜,这类菜肴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极有讲究,必须要专人在专门的房间使用专门的刀、板切割,蔬菜在制作前必须专门消毒,储藏时必须用专门的冷藏设备。因为凉菜的特性与热菜根本不同,混在一起容易变质,而凉菜一般不为人所特别在意,消毒不彻底是常有的事,这就为中毒埋下祸根。
2、切忌过度食用冷饮或者热食后立即冷食:这种不良现象在一些青少年当中较常见。有些人在激烈运动后,毫无顾忌地畅饮冷藏汽水,还有人喜爱吃大量的雪糕、冰激凌,也有人习惯在吃饭后马上接着吃西瓜等降温冷食,这些行为都极有可能因冷热不均刺激肠胃,进而引发拉肚子、胃痛等症状。这些症状虽然一般不会致命,但发作起来着实令患者难以忍受。
3、尽量不要在路边小摊购买肉制品:以往的夏季食物中毒事件分析表明,肉制品诱发的食物中毒案例较多。由于肉类营养多,不仅人们爱吃,细菌也易在其中繁殖。路边小摊卫生条件差,肉制品沾染细菌的机会更大,而且散装肉制品大多没有冷藏设备,保质保鲜时间短,质量根本无法保证。正规商场或专卖店的配套设施完备,可以在那里放心购买肉制品,而且他们的供货渠道比较固定,即使发生不测,执法部门也能查清来源进行补救。
4、保持厨房卫生:厨房应当有相应的通风、冷藏、洗涤、消毒、污水排放等设施,且布局合理,防止加工过程交叉污染,保持清洁,用来制备食品的所有用具的表面都必须保持干净。接触餐具和厨房用具的抹布应该在下次使用之前彻底清洗,必要时煮沸消毒。千万注意:不要在厨房内存放任何有毒物质及其容器,以避免误用、误食。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