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了,民间百姓所说的“苦夏”也就在此时。长久以来,人们都在尝试着在三伏天降温防暑、跟着节气养生治病,但在三伏天我们究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三伏天的吃,有三种方式
三伏天,暑邪耗气伤津,于是有很多人认为三伏天应该进补。其实这种观念未必正确,因为三伏天的特点是温度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在这种环境中,人会相对晚睡早起、休息时间减少,同时又爱喝清凉饮料,食欲相对不佳,整个人的身体状况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此时如若刻意进补,往往难以消化,还易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畅等,而且老百姓常用的进补方式多属性温热,夏季进补也常会引起上火。
所以三伏天的饮食,应主张“以通为用,以通为补”,疏通六腑,畅达气机,升清降浊。在饮食方面更建议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主。
1.补水养生
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尤其在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会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于是很多人会问什么情况下才需要喝水?专家建议是自我感觉口渴当然需要喝水,另外再给大家一个更重要的指标:注意自己的尿色,正常尿色应该是清亮的,而且没有明显的气味。如果尿色加深且气味加重,不管你是否觉得口渴,都应该补水了。
2.健脾化湿
夏季本身多暑湿,又加上人们多喜冷饮,往往导致湿气侵入人体,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失司,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引起食欲不振等。所以在这个时节的饮食应该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同时适当多吃些健脾化湿的食物,比如红豆、绿豆、藿香、生姜切片煮水,都有祛湿之效。但值得提醒的是,绿豆汤不能每天当水喝,因绿豆性寒,体质虚弱者不能过多饮用。
3.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因此,“去火”也是三伏天饮食中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比如可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不过苦瓜性寒,体质较差、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同时,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因此,益气养阴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药、蜂蜜、莲藕、木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鸡鸭肉、瘦猪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也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的功效。但需要提醒的是,选择“去火”的饮食不可一味苦寒贪凉,以免损伤脾胃。
三伏天,运动不妨“低调”些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古代长期养生修炼的经验总结。但夏练三伏的前提是要避开高温时段防中暑,特别是年老体衰之人,或者长时间生存于适宜温度环境的人和孩子,因其适应不同环境和温度的能力较差,所以三伏天的锻炼还是要因人而异,最好进行一些“低调”的运动,既能起到锻炼效果,又不至于出现不适,比如游泳、打太极拳或到避暑胜地旅游等。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当气温在30摄氏度以上时,尤其是老年人还是要减少运动量,对于普通人锻炼时间应该以半个小时以内为宜,并且保持充足的饮水。
最后,夏天就是出汗的季节,夏天不能一味地躲避阳光,如果长期处于空调低温的环境当中,就是违背了夏季的养生之道!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