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让我们认识什么是地高辛,地高辛是属于洋地黄苷类药物。在1775-1784年英国植物学家William Withering,第一次将其用于治疗水肿,并完整描述其毒性作用,在1799年首次认识其主要作用是在心脏上,因此在1960-1982年建立的洋地黄用法。
洋地黄其实是一种植物,它不同部位,不同季节制备得到的药量是有差异的,Withering建议在洋地黄开花的时候制备,得到的制剂就是稳定的,药效一致的。但是因为没有遵循Withering的建议,导致地高辛在近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因为毒性而名声狼藉。
地高辛最主要的本领是正性肌力作用,负性频率作用。急性心肌梗死或者心律失常的患者,心脏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维持机体的所需,从而导致心衰。这时口服地高辛,它能选择性地与心机细胞膜Na+-K+ATP酶结合而抑制该酶活性,使得心肌细胞内Ca2+浓度增高,激动心肌收缩蛋白从而增加心肌收缩力,它也会刺激迷走、交感神经,使心率减慢传导速度减慢,从而使患者的心肌和心律改变,缓解心衰的发生。
地高辛适用哪些疾病治疗又会产生哪些副作用呢?地高辛适用于低输出量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但不用于室颤,对地高辛或其他洋地黄类药物过敏的患者。
副作用:
① 胃肠道反应约占1/4: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
② 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毒性占1/4:视觉障碍(黄绿视)、精神错乱。
③ 心脏不良反应占1/2:轻度到中度的心力衰竭,心脏传导阻滞。
地高辛最好每天在同一时间服药,服药前需自己数一分钟脉搏,如果脉搏低于60次/分是不能口服地高辛的。临床上会碰到有些年纪大的患者说“哎呀我忘记吃药了该怎么办”这种现象,如果在12小时内,直接补上这次的剂量,如果超过12小时,就跳过这次药,直接按照计划时间服用下一次的剂量,如果时间超过2天,还是要听医生建议,不可乱服药。
出院的患者在家口服地高辛同时也要关注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一、定期到医院复查地高辛浓度。
二、用药期间需要监测自己脉搏,观察有无地高辛毒性反应。
三、药物储存需要放在室温密封干燥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特别是我们心内科的病人,很多人都服用地高辛,作为医护人员,我们更要注重对这些患者的宣教,做到心中有数。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