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为什么不能随便掏
2020年04月14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浙江医院 齐晶慧敏

  掏耳朵现在有个更好听的词“采耳”,采耳在我国古代就流行,是官僚们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而现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养生按摩店也开了采耳这项服务,很多人都很享受采耳的过程。但是不少人采耳过后随之而来的是耳部的不适,比如说外耳道炎症、外耳道真菌病、鼓膜破损等,出现不适症状后到医院就诊,缠绵难愈,最后反而影响了生活质量。

  采耳采的是耳朵里的分泌物耵聍,俗称耳屎,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耵聍是什么,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其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称为耵聍,它的主要成分为60%的角蛋白,12-20%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醇类、角鲨烯,以及6-9%的胆固醇。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防止异物进入外耳道深部以及黏附外物的作用,平时借助咀嚼、张口等运动,耵聍大多可以自行排出。

  耳屎的排出正常情况下其实是不需要外界的帮忙的,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有自己掏耳朵的经验,自己掏耳朵确实方便,风险却不小,如果用力过猛,则会导致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甚至引发中耳炎。方法使用不当,还可能会将耳屎推向耳道深部,形成耵聍栓塞,导致听力减退,压迫鼓膜引起耳鸣,眩晕。如果挖出细微的伤口,还会很容易造成外耳道真菌感染。你可能会想,那自己看不见就找别人给自己掏,但是如果你去的场所共用挖耳工具,消毒不到位,还可能会感染传染性疾病,最常见的是人乳头状瘤病毒,继而引起外耳道乳头状瘤。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耳屎真的是会越挖越多,挖的越多分泌的也会越来越多,并且新分泌的耳屎还可能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降低了保护耳朵的能力。

  耳朵不能随便掏,但是如果耵聍分泌过多或者排出受阻,那么还是需要掏的。耵聍分泌过多是由于外耳道炎、湿疹、在灰尘较多的空气中工作、挖耳等使局部受刺激导致的。耵聍排出受阻是由于外耳道狭窄、瘢痕、肿瘤、异物存留等因素导致。这两种情况则需要到适应专门的工具来取出耵聍了,不可再去美容院等易容易导致交叉感染的地方,应该去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进行治疗。如果是较小或成片状者,医生可用镊子或者耵聍钩取出法。不易去除掉耵聍腺先用5%碳酸氢钠溶液滴耳,将耵聍膨化, 3~4日后待其全部或部分膨化后,再冲洗出来。如果合并感染者应先控制感染,待感染控制后再取出耵聍。目前还可以通过耳内镜辅助吸取耵聍。

  其实,从耳部的生理结构上来说,如果耳朵没有明显不适症状,是无需掏耳的,如果实在忍不住,那么不能随便掏,一定要使用适当的工具,并且一人一用,不可用力过猛,避免因掏耳导致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以及中耳炎等继发疾病。

责任编辑:王秀萍
标签: 外耳道;耳朵;不适症状;耳屎;鼓膜;分泌;生活质量;真菌病;养生;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