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置入的PICC就抽不出回血,为什么
2019年09月16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作者 浙江医院吴丹娜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肿瘤患者进行化疗输液的可靠通道,具体操作方便、留置时间长、安全性高等特点,但如果因维护不当等原因,导管堵塞也是PICC留置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1.3%,且导管使用时间越长,堵塞发生几率也越高。

  PICC刚置入但未使用,导管内也未见回血,不存在药物输注原因引起的堵塞,也不考虑回血引起的堵塞,首先要排除的原因是体外导管是否有打折导致的机械性赌管。

  第一步:调整患者体位。嘱患者调整卧位及手臂位置,使手臂外展伸直。

  第二步:揭去原有的敷贴,评估导管是否有打折。确定无折返现象,用20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连接肝素帽回抽血,如仍无回血,且推注困难。

  第三步:评估体内导管是否有异位。经初步处理,在排除PICC体外导管无机械堵塞的情况下,需再次确认导管在体内的走向。如无异常。

  第四步:咨询PICC专科护士。经过初步评估后,考虑是否系导管开口附着在血管壁所致。咨询了解置管过程是否顺利,是否需要适当将导管拔出。

  处理方法:用生理盐水注射器连接肝素帽,将导管适当拔出1cm,试抽,如发现导管内有回血且推注生理盐水无阻力,即停止拔管。再次消毒后固定导管。

  第五步:记录。在护理及PICC维护登记本上记录,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宣教相关注意事项。

  导管评估三部曲

  “A-C-L”(A:导管功能评估,C:冲管,L:封管)是一种导管维护程序,可对导管堵塞发生加以有效防预。在PICC导管留置时,利用“A-C-L”导管维护程序可有效预防PICC堵管现象发生。

  第一步:A(assess,导管功能评估)

  在每次使用导管前先展开导管功能评估,利用抽取回血方式对PICC导管畅通与否进行判断。每天观察导管中液体滴落速度并加以记录、对比。通常情况下,液体流经PICC时重力速度高于80gff/min,若滴速低于50gff/min时,则可初步判断为导管发生堵塞问题。然而这一判定要结合导管管径与长度进行,导管管径与长度不同,正常导管滴速间会存在一定差异。

  第二步:C(ciear,冲管)

  在每次进行输血或输液前后,或者在滴注两种不容药物间隙及持续输液中,均需进行冲管,若有输液速度变慢或输液不畅问题发生时,应及时进行冲管。

  在冲洗液选择上,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INS)提倡应用不含防腐物质的等渗盐水,或使用两性霉素B应用5%葡萄糖液等其他冲洗液进行导管冲洗。在每次冲洗导管时,冲洗液最小用量应保持在导管与附加装置总容量的2倍左右,以脉冲方式冲管。

  第三步:L(lock,封管)

  在封管时按照SASH方法进行(其中S为等渗盐水,A为药物注射,S为等渗盐水,H为肝素溶液),避免在应用时有药物或液体和肝素不互容形成配伍禁忌。将肝素液浓度稀释至10U/ml。对于有肝素液使用禁忌患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或对肝素有过敏现象患者,可单独应用等渗盐水作封管液。

  在进行封管时,需做到缓慢、匀速、正压,在推注时不可过快、过大用力引发血液反流现象,在注射器中封管液还留有0.5ml时,用一边退针一边推注药液方式将注射器针头拔出,促使管内正压得以保证。封管标准为拔出针头后,注射器中尚有药液匀速流出。

责任编辑:王一鸣
标签: 导管;PICC;堵塞;输液;肝素;冲管;评估;注射器;盐水;中心静脉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