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将至待春归,一年中最冷的节气这样养生!
2021年01月28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浙江医院 杨真晖

  我国传统中医有“百病寒为先”的说法,可见冬季大寒时节,谨防病从寒生非常重要。浙江医院中药房主任万晓青主任中药师表示,大寒时节,要顾护好人体的“小太阳”,顾护人体阳气,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注重腿脚保暖

  寒从脚底生,脚冷冷全身,脚是离人体心脏最远的,却有6条经脉经过。

  脚的保暖,首先做到穿上厚棉袜,不露脚踝,脚踝处无脂肪组织,最易冻着;其次,可睡前用热水或温性中药泡脚,促进血液循环,温暖全身。如果坚持每天用浙江医院协定方“温肾通络散”泡脚15~20分钟,也可以防脚寒,可以解决老年人冬天手脚冰凉的问题,对失眠也有一定的疗效。

  注重腰腹部保暖

  腰腹部位于人体中段,为人体阴阳转换之枢纽,分布着许多重要的穴位,一旦阴寒入内,非常容易通过任督二脉影响到全身脏腑气血的正常运行。

  腰腹部的保暖,应从天热时就开始,不穿露脐装,少吃冷饮。寒冷季节,时常按摩腹部,双手搓腰暖肾阳。

  按摩腹部做法,两手对搓发热后,顺时针绕脐按摩20~30下,早晚各一次。腹部保暖还可用暖水袋置腹部,亦可用随身灸,灸关元一穴,有强肾壮阳之效,还可保健强身,治女性宫寒引起的痛经不孕等,好处多多。

  捂背

  背为阳,捂背是养护阳气的一种方法,它不仅指背部的保暖,尤特指注意大椎穴位的保暖养护。

  大椎,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为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

  养护好大椎穴,就可以让身体这个“小太阳”发光发热,红日当头,滋生出源源不断的能量。从一点通诸经,振奋一身之阳气,快速解决各类身体毛病问题。

  养护方法有:

  1.不穿低领衣服,夏天不背对空调吹;

  2.可以用随身灸灸大椎穴;

  3.可以用电吹风对着该穴位吹几分钟。还可以在冬日中午的暖阳下常晒晒背部。背部有一条不可忽视的经络——督脉,督脉有“阳脉之海”之称,总督一身之阳气。把背晒热、晒舒服了,人体的阳气也就充足了。

  运动助阳

  运动后会有发热、出汗的现象,这是因为运动也可以产生阳气,冬日里适合的运动是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等传统功法,务必记得不要出大汗,以免泄气伤阳。

  饮食助阳

  中医说“用寒远寒”,最寒冷的季节,寒凉性食物万万不可食用,适合一些阳气比较足的肉类,如牛肉、鸡肉、羊肉等,推荐的药膳包括当归生姜羊肉汤、附子焖狗肉、五指毛桃党参淮山焖牛肉等。

  大寒时节,同时也是一年中最干燥的时期,尤其是阴虚阳亢体质不需要温补,而是重点养阴,药膳方面,推荐银耳、麦冬、沙参、冬虫夏草、川贝母、梨、银杏、百合等,都是滋补肺阴的不错选择。此外,还可选择服用膏方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生活中,还应做到这些……

  1.不过度烦劳,松弛有度:《黄帝内经》曰:“阳气者,烦劳则张”。过度烦劳,人体人体阳气就会亢奋外越,长此以往,必导致阴阳俱衰;

  2.控制暴脾气,保持心态平和:《黄帝内经》曰:“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责任编辑:林辰辰
标签: 阳气;保暖;腹部;养护;大椎;发热;药膳;按摩;黄帝内经;脚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