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战“疫”日记:看着患者康复出院,我们信心倍增!
2020年03月18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浙江医院 吴婧 吴玲珑

  刚过去的元宵节

  似乎是一道记忆的闸门

  一头儿连着五光十色的过往

  一头儿牵起咬紧牙关的当下

  疫情面前,勇者逆行

  奋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战士”

  在难得的休息时间里

  写下句句戳心的“战地日记”

  日记里记录着他们对亲人的思念

  对战友的深情……

  愿一切小别离都有大团圆

  2月5日 援鄂第8天

  记录人:叶蕾

  浙江医院ICU(一)护士

  驰援所在地: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这就是我们“重症人”

  任何时候,无畏无惧

  虽然已经做好万全和艰苦的准备,但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收治和意外情况的处置,还是给了我们一个不小的下马威。昨晚,第二批浙江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进驻重症监护病房后,病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爆满,接到上班人员的信息后,驻地后备人员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增援病房。接收、处置、抢救……等把病人都安置妥当后,己是今天凌晨,虽然我们还不能完整地叫出小伙伴们的名字,虽然我们都看不清彼此脸上的表情,但我们能读懂彼此疲惫的脚步,读懂彼此坚定的目光,读懂彼此内心深处的踏实。

  N95、帽子、手套、防护服……护目镜,认真严谨的每一步,是我们能够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的基础和保证。今天是小赛第一次进病房,“老师,我喘不过气了”,小赛紧张地拉着我的衣服,虽然经过了适应性的训练,但对一个90后女孩来说,真正面临这一刻时,紧张才是最正常的表现。“没事,放轻松!这边坐会儿”,我轻轻拍着小赛的后背,引着她到一边椅子上,握着她的双手,我看着她的眼睛,告诉她:“别紧张,我们大家都在,如果吃不消,我们就换一个人上。”小赛轻轻闭眼,靠在椅子上大概休息了5分钟,“好了,我现在可以了”“真的没问题?”“没问题!相信我,老师!”只见这位勇敢的女孩,重整防护装备,确认无误后,迈着坚定的脚步,向病房走去……这就是我们“重症人”,任何时候,无畏无惧。

  2月6日 援鄂第9天

  记录人:章陆烨

  浙江医院ICU(二)护士

  驰援所在地: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怎么一起来的,

  就怎么一起回去”

  雨停了,天气暖和起来,和同组的小伙伴从医院出来,看到眼前似乎是春天破土而出的景象,神清气爽。彼此扶持,共同战斗,相信胜利的希望就在眼前。

  我们这一批重症护理组共分9组,和我同组的4个小伙伴都是来自浙江省的医院。来到武汉近10天,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节奏,上岗前两小时开始提醒自己不吃东西不喝水,一旦穿上防护服进入备战状态,不能让自己有任何特殊状况发生;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小伙伴们彼此细心地互相检查、互相提醒,绝不能让病毒钻到空子,保护好自己才能打好这场硬战;头发也是一剪再剪,离开杭州的时候还是长发,但是一下飞机就剪了,第二天又在理发师的帮助下处理了碎发,减少感染的风险,我们都相约:怎么一起来的,就怎么一起回去。

  我们这一组分管10个病人,有两个病人危重的住单间,另外8个人住一个房间。从工作的角度,我们希望病人配合治疗,病毒的传染性虽然很强,但治愈率也很高,可实际上经常有患者情绪消极,总觉得自己快不行了,所以我们很多时候都在做他们的思想工作,需要特别大声地跟他们反复地沟通,口罩、衣服全湿透,护目镜都糊了……

  决定来武汉的时候,本来没打算告诉家里人,怕他们担心,后来觉得还是还是要交代一下,现在有空就跟家里联系,打打电话,让他们也安心点。

  2月8日 援鄂第14天

  记录人:汪佶

  浙江医院医学工程部副主任

  (主持工作)

  在疫情防控一线

  汇聚起磅礴红色力量

  今天是元宵节,本来万家团圆的日子,但今年,真是一个特殊的节日。早上,浙江第二批医疗队总队长、浙江医院副院长宋柏衫带领第二批医疗队中浙江医院援鄂人员来驻地共度元宵,这是我们10人来武汉后的首次全员团聚,吃了汤圆后,宋院长在群里发了感慨:“今天外出取货,路过黄鹤楼,只能在车里远远看看,等驱除瘟神后我会带大家近距离看看黄鹤楼。”

  医护人员在前方一线奋战,作为后勤保障,我们忙着给队员采购食物和各种用品准备给大家过个简单的元宵节。为了让队员们在元宵节吃得好一些,专门买了炖锅和食材,炖了萝卜牛脊骨汤给大家。大家吃好了,有充分的营养,才能扛得住高强度的一线工作。当然,元宵节也少不了汤圆,一碗碗暖暖的汤圆,也代表着我们的心愿,疫情早点结束,早日团圆。

  异地特殊环境下的元宵节,我们还想着营造一点节日的气氛,于是外出采购了喜气的福帖、灯笼、挂件等,希望大家节日里,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考虑到一些医务人员下班较晚或者要去上夜班,想让他们能够吃上热腾腾的面条或者点心,于是我们开启了夜间食堂,这是我们浙江医疗队的特色。夜间食堂晚上8点到10点半营业,我主要负责食材的选择和购买,另外有一位医疗队的成员负责掌勺。

  医务人员都冲在一线,我们后勤保障必须紧紧跟上,他们想不到的,我们要帮他们想到,竭尽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岗位不离,责任在肩!与时间赛跑,与危难同行,作为浙江医院行政六支部书记,我更要挺在武汉战“疫”最前线,面对危险,逆行而上,克难攻坚,在疫情防控一线汇聚起磅礴的红色力量。在浙江医院驰援武汉的10人中,共有6位党员,其余4人已全部递交入党申请书。

  2月11日 援鄂第18天

  记录人:王艳红

  浙江医院呼吸内科(三墩院区)护士长

  驰援所在地:

  武汉市第四医院

  “看着患者康复出院,

  我们信心倍增”

  这是我到武汉的第十八天,已经开始适应这种新的工作节奏,一切都已经熟悉,我一切安好,家人朋友勿念。

  在武汉的这些日子,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护理的患者能够出院。达到标准能出院的患者都喜气洋洋,千恩万谢,他们会特别感谢我们,我们也打心眼里高兴,希望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挺过这一关,能够早日出院和家人团聚。

  当然,病房里也经历着逝去,有些患者突然病情恶化,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竭尽全力抢救,有时候却依然不能守护他们的生命,这时候,我会感觉到无力,泪水也会不由自主流下来。这时候,不允许我们有丝毫懈怠,我们更努力一些,患者的生命就更有保障一些。

  前几天过元宵节,虽然身边没有家人,却有另外一群特殊的“家人”在一起,我们医院一起驰援武汉的医疗队队员难得能够碰到在一起拍了张合影,还吃上了元宵,杭州的家人说,医院还在后方慰问了他们,心里暖暖的。

  武汉,常常有温暖和煦的阳光,我在这里,一切安好。

  2月12日 援鄂第19天

  记录人:任奇

  浙江医院ICU(二)护士

  记录人:胡伟航

  浙江医院ICU(一)副主任医师

  驰援所在地:

  武汉市第四医院

  转运科里最重的患者

  一路紧张的汗哒哒

  胡伟航:

  刚刚从金银潭医院回来,把科里最重的病人送过去。病人在病房里无创呼吸机+纯氧,氧饱和度80-90%,这一路紧张的令我汗哒哒。

  任奇:

  今日病房内病情平稳,最重的一个病人顺利转至金银潭医院,余下的均情况还好,度过了近期相对平稳的一个夜班。

  晚饭后和病房内一个病人(也是医生)交谈片刻,他向我们生动地描述了发病至今快好转的整个过程,直言是去鬼门关走了一遭。其中有一句话印象深刻,新冠病人就如同攀登一座看不到顶峰的山,的确,患病后不知道何时是疾病的最高峰的感觉是如此的无力。相信他出院后会更珍惜自己的身体。

  下班后和队友从医院步行回宿舍,权当锻炼一下热热身吧。

  

责任编辑:王秀萍
标签: 元宵节;浙江;记录;驰援;病房;武汉;武汉科技大学;疫情防控;重症;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