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正常行走和工作,直到鼓起勇气做了这个手术……
2019年10月28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作者 浙江医院吴婧

  陈先生(化名)躺在病床上休息,旁边的家属围着他,看着他日渐好转,家属们万分欣喜,“你不知道,这十来年我们是怎么过来的,现在看到他能够站起来正常走路,真的是太欣喜了!”

  今年才57岁的陈先生,被病痛折磨已经十来年了,这些年来,他无法正常行走,家人形容他走路歪歪斜斜,“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还时不时要摔倒。因为这样的身体状况,陈先生无法工作,还需要家人的照顾,生活质量也随之降低。

  颈椎病拖着拖着连走路都困难

  十来年前,陈先生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颈部、肩部疼痛,性质为酸胀样疼痛,还会伴随双上肢麻木,休息后会逐渐缓解,偶尔也有头晕等症状。

  一开始,陈先生也没太当回事,等发作越来越频繁后,上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是颈椎病,需要动手术。一听要动大手术,陈先生犹豫了,一方面他害怕颈椎手术的危险性、担心一个不小心自己面临瘫痪,另外一方面,他也没想到不治疗的后果会如此严重。

  这些年陈先生的病反复发作,最近状况越来越严重了,再也拖不下去的陈先生来到了浙江医院三墩院区骨科(一)就诊。

  颈椎MR检查发现,56、C67椎间盘后突,颈椎退行性改变,为混合型颈椎病。“患者延误治疗时间太长,不仅导致日常功能受损,也导致一些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如果早点做手术,患者完全可以恢复正常功能,也不会丧失劳动能力,太可惜了。”浙江医院骨科(一)主任茹选良主任医师说。

  对于病痛,陈先生已经忍无可忍,这一次,他终于鼓足勇气接受手术。茹选良团队为他进行了部分椎体切除、椎间盘切除、椎管扩大减压、椎间植骨术等,并且植入钢板螺钉。术后一周左右,陈先生已经能够站立行走,家人说,手术前在家走路看着都害怕,这下走路稳多了。茹选良说:“手术很成功,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能够正常行走,但是要恢复到跟患病前一样有困难,因为患者神经变形,功能受到损伤,不过,对于患者来说,术后,他的生活质量会大大提高。”

  颈椎病一定要及时治疗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大,很多人都会长时间地低头看书、工作,颈椎病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而颈椎并非只有在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时才会出现病变,在活动度较大时,也容易因受到过多的细微创伤和劳损,导致颈椎病的出现。

  茹选良提醒,一旦确诊颈椎病,一定要听从专科医生的建议,及时治疗。如果保守治疗三个月病情没有好转,千万不能大意或者放任不管,需积极寻求治疗,以免耽误病情。“颈椎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任由其发展,严重的可能会让患者失去劳动能力,生活质量变差,要记住,对于颈椎病来说,手术虽然存在风险,但是不手术却是万万不能的,患者需要听从医生意见,综合考虑,千万不能一拖再拖。”茹选良说。

  科普时间·认识颈椎病

  我们常说的颈椎病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具体则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1.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间盘出现退行性的改变或由于骨质增生的刺激,压迫脊神经根,引起上肢的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其通常表现有上肢麻木等。

  2.脊髓型颈椎病。颈椎椎管狭窄就会使脊髓出现受压、缺血的情况,而脊髓受压、缺血则会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其主要表现为走路不稳、有脚踩棉花感、大小便困难等。

  3.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对钩椎关节进行改变、刺激,使椎动脉受到压迫,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其通常表现有头晕、黑朦等,且这些症状的发生多与颈部的不良运动有关。

  4.颈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就是局部型颈椎病,它是指患者的头、肩、颈、臂等部位出现疼痛及相应压痛点。然而,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并没有在X线片上显示,但患者的颈椎生理曲线可能已经出现改变,同时患者也会出现椎体间不稳定、轻度骨质增生等症状。

  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就是颈椎间盘出现病变,从而压迫颈部交感神经纤维,引起一系列颈椎病的症状。

  本文指导专家

  茹选良

  主任医师,浙江医院骨科(一)主任。兼任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浙江数理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骨科临床工作近30年,在老年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一些难治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如老年髋部的粉碎性骨折,老年桡骨远端粉碎骨折,肩关节的粉碎性骨折等,擅长采用内固定治疗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发表论文20余篇。

  专家门诊:

  周一上午(三墩院区)

责任编辑:王一鸣
标签: 颈椎病;先生;治疗;脊髓;骨科;生活质量;上肢;浙江省;困难;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