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慢性关节炎、尿酸盐形成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
据统计,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2亿,其中痛风患者超过8000万人,而且正以每年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痛风已经成为我国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一般患者都知道痛风好发于第一跖趾关节,但要是发生在不典型部位呢?
腰背疼痛数年,竟是痛风
患者唐先生腰背疼痛数年,炎症指标高,去过不少医院,外院诊断过结核、肿瘤、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等,也吃了不少止疼药,可是病情一直反复,未见明显好转,有的医院甚至建议手术,最后来到了浙江医院风湿免疫科。
浙江医院风湿免疫科黄艳医师接诊后,安排唐先生到放射科行腰椎双能CT检查,结果显示,腰椎尿酸沉积。图像直白明了,为临床医生诊治患者提供了科学依据。随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科学的降尿酸治疗,唐先生病情得以明确及缓解。
周先生也遇到类似情况,因左肩关节痛数月,伴有麻木感,外院未诊断明确,由于其家属曾因肩痛查出肺癌,周先生甚是惶恐,来到浙江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入院后行左肩关节能谱CT,最终明确为痛风,规范治疗后好转。
许多痛风患者为不典型表现,易被漏诊
黄艳介绍,以上两例患者都是痛风的不典型表现,不典型部位的尿酸盐沉积,导致疼痛。临床上这些案例有许多,此类痛风患者因各种不典型的临床表现被误诊为多种疾病,例如:以急性膝关节肿痛伴发热被误诊为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累及手关节被误诊为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因软组织肿胀伴发热被误诊为软组织感染等,急性期查血尿酸水平可无明显升高,故容易被漏诊。
双能CT能快速找到痛风的“元凶”
尿酸盐晶体(MSU)沉积是痛风的特征性表现,也是诊断痛风的重要影像学依据,因骨骼和邻近软组织内有大量钙盐沉积,X线平片、CT以及核磁共振都被用于痛风石的诊断中,但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
黄艳表示,痛风的非典型性表现在某些人群中被描述的频率越来越高,如老年人、遗传易感性、酶缺陷、假体植入物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典型的x线表现为“穿孔”或“鼠咬”侵蚀,边缘突出,边缘硬化,只有在晚期才可见。此刻双能CT在痛风的非典型表现诊断中能显示出良好的前景。因为其在ACR/EULAR新的分类标准中“双能CT检出尿酸盐沉积”所占权重为4分,其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等诸多优点,能快速找到痛风的真正“元凶”。
双能CT究竟有何能耐?
双能CT能够准确并特异地识别和分离尿酸盐结晶(绿色)和其他成分(比如钙)。与MRI相比,双能CT能够超早期显示更细小的尿酸盐结晶,不仅可以鉴别尿酸和非尿酸结晶沉积,还可以使用自动化软件技术对尿酸盐结晶的浓度进行定量、痛风石的大小及体积进行精确的计算。
目前,浙江医院风湿免疫科已解决多例非典型痛风。如果您还没找到痛风的“元凶”,不妨来浙江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通过精密仪器,帮您准确查明病因。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