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忙碌的一天,光今天就接治了5例脑梗患者。”上周末,浙江医院的脑科中心微信群里格外热闹。这一个月来,浙江医院脑科中心共做了三十余例急诊和平诊的脑血管介入治疗(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颅内外动脉狭窄以及急性颅内动脉闭塞再通等)。
学科融合、无缝对接优势凸显
已成功救治数百名危急重症患者
4月25日,83岁的退休教师张大爷在良渚的家中突发呕吐,伴昏迷4小时,被家属紧急送至浙江医院三墩院区急诊,CT显示双侧脑室、第四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广泛出血,病情十分危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脑科中心神经外科团队第一时间为其行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脑脊液置换术,术后第二天,张大爷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
然而危机并未就此解除,由于脑室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为脑动脉瘤破裂,如果张大爷再次因脑动脉瘤破裂引发出血,死亡风险将上升至70%,脑科中心神经介入科团队随即为张大爷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果然发现较大颅内动脉瘤,并立马为其行弹簧圈栓塞术,解除了脑动脉瘤再次破裂的风险。浙江医院神经介入科周育苗副主任医师介绍:“类似于这种脑动脉瘤破裂引起的出血致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危重患者,我们脑科中心神经外科团队首先会为其清除出血,维持生命体征,如果术中发现动脉瘤并能夹闭则一并处理,如果未发现动脉瘤或夹闭困难者可以为下一步介入诊治争取机会,以此达到学科融合的无缝对接,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自成立以来,浙江医院脑科中心全面整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科、神经影像、神经电生理以及神经康复等相关学科,采用一站式、全方位、规范化的管理理念,以实现多学科充分融合、优势互补。浙江医院脑科中心主任万曙主任医师表示,为了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妥善的处理,脑科中心团队参与患者的接诊、治疗、康复。通过团队内神经内外科、介入科、影像科、康复科的MDT多学科会诊,为患者的诊治尽可能缩短时间,做到不因诊断耽误时间,从而影响预后。
脑卒中患者被送至脑科中心后,医生从接诊到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相隔的时间最快可控制在20分钟内;而头部开放性损伤的患者,到院后最快20分钟就可进行开颅手术。今年截止目前,这条绿色通道已成功救治了数百名危急重症患者。“我们形成了快速抢救体系,有了一套标准化的抢救流程,进一步提升了抢救效率。”万曙说。
“7×24小时”服务理念
为患者提供勃勃生机
目前,脑科中心团队正逐步打造周边居民都能享受到紧急处理的“1小时时间圈”,为此,中心一直秉持着“7×24小时”的服务理念,万曙介绍:“脑卒中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最重要的就是能够第一时间送到附近的医院进行专业救治,我们脑科中心提供7×24小时及时高效的救治,日日夜夜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如果将脑科中心比喻为一台机器,那么它可能是一台永动机,因为中心为了守护患者的健康,没有“休止”过一刻。
4月28日,周日,脑科中心共接治了5名脑梗患者。当日,83岁的徐奶奶因左侧肢体无力,且伴有口齿不清,被家属发现后紧急送至三墩院区急诊,行颅脑CT+CTA显示“右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未见显影,提示闭塞”,随后,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无缝桥接,神经内科为其溶栓,神经介入科为其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右侧大脑中动脉支架取栓术。浙江医院神经介入科陈林辉医师称:“我们一旦发现大血管问题,神经内科和神经介入科会一起评估,静脉溶栓不耽误动脉取栓,给患者提供了生机。”术后24小时,徐奶奶便恢复的活动,下地行走。
发挥规范、高效诊治模式
中心诊疗数量、质量名列杭州前茅
尽管平时十分忙碌,但规范高效的救治模式让脑科中心4月诊治成功率达到100%。4月,脑科中心共做了近40台治疗,单中心的诊疗数量和质量都名列杭州乃至浙江省的前列。万曙介绍:“去年脑科中心刚成立时,我们的辐射力度可能还未达到预期,但通过半年临床诊治的努力,开展各类义诊宣传及急救知识的普及,近几个月,从周边过来的急诊量急速攀升,最近几周更是每天都有急诊患者。”
万曙表示,数据上升得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脑科中心在整合之后,团队协作融合的优势明显,打通了一个很好的卒中诊治平台。患者就诊时,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科通力合作,而除了神经介入科4月做了近40台治疗外,神经外科的手术量也创了新高,4月共有26台开颅手术,其中接近20台是急诊手术。“部分患者是从良渚、余杭那边转运来的,还有一些是从更远的安吉、临安过来,说明我们对周边、杭州大西北地区甚至更远地区的辐射力度日益凸显。”
重当下、利长远
紧跟前沿技术延伸服务
对于脑科中心的发展,万曙表示要重当下、利长远,“我们要把浙江医院脑科中心打造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脑科中心。”
为抢时间窗,更及时地抢救病人,脑科中心将进一步完善急救体系,建立一个覆盖整个杭州大西北的急救网络地图,扩大救治的范围,将与杭州其他医疗机构加强交流,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并运用互联网技术,远程参与其他医疗机构对脑卒中的抢救。同时脑科中心还将与120急救体系合作,把脑卒中的抢救前移至120车上,进一步缩短病人的抢救时间。
除了院前早期的急救、到院后的治疗,今后脑科中心还将把服务延伸至后期病人的康复上,对病人进行全程的诊治管理,万曙指出“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医疗,给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专业的康复指导,让病人更快康复,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本文指导专家
万曙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医院院长助理、脑科中心主任、神经介入科主任。兼任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出血性卒中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脑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创新学科(神经创伤学)后备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心脑防治专委会常务委员。从事神经外科工作20余年,擅长各种出血性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近年来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及其他多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在Translational Stroke Research 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
特需门诊:
周一上午(三墩院区)
周三上午(灵隐院区)
名医门诊:
周四上午(三墩院区)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