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救护前移现场,急救培训“送上门”
2019年04月17日 来源:浙江中老年网 作者 浙江医院郭俊

  为进一步强化杭州及周边区域,尤其城西北的整体急救能力,优化急救流程,有效促进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1月20日,浙江医院在三墩院区会议中心召开“120全国急救宣传日急救科普大讲堂公益活动”,旨在加强浙江医院与杭州市急救中心的密切合作,促进区域性急救体系的构建,为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障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朱燕锋,医政医管处处长袁北方;杭州市急救中心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张军根;杭州市西湖区卫健局副局长楼卓鑫,副处级调研员王水英;浙江医院党委书记严静,院长洪朝阳;杭州市急救中心各分中心主任、站点医生;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医生;浙江医院医护人员,社区居民等500余人参与此次活动。

  活动由洪朝阳主持,严静首先致辞,他介绍,去年6月28日,三墩院区正式投入运营,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诊疗中心制模式,设立十大诊疗中心,将所有专科都涵盖在诊疗中心之中,每个中心特有的检查也全部在中心内完成,按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要求设计打造,既有专科特色优势,又是综合性三甲医院,不仅服务于杭州城西北地区近百万居民,更辐射全省。

  三墩院区投入运营后,门急诊量日益攀升,截至去年12月底,短短半年间,门急诊量累计近30万人次,急诊科平均每天接诊量超过200人次,半年时间,共接治超3万余名急诊患者,抢救5000余名,成功救治电击伤、脾破裂、多发伤、脑动脉瘤破裂、心脏骤停、重大创伤、严重心血管疾病、休克、感染、呼吸衰竭等各类危重病人600余例,抢救成功率接近100%,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一致认可。

  研究表明,医院综合救治能力特别是急诊急救能力的提升,对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保障居民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浙江医院通过不断完善院前急救、院内危重病救治流程和制度规范以及应急能力的培训,努力提高各个科室组织协调、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院内绿色通道与院前急救系统的无缝衔接,发挥院前急救在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建设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急重症病人的救治水平。

  胸痛中心通过心脏中心、急诊科、胸外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等多学科协作的方式,依靠顺畅的区域协同救治机制,为胸痛患者提供高效、便捷、最优的诊治方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首次医疗接触到血管开通的时间远远低于国内外心梗救治指南要求的时间,成功救治上百位心梗患者。部分急性胸痛患者在恰当的条件下可实施绕行急诊的方法,缩短缺血时间,大大提高心梗救治率。

  卒中中心由脑科中心医生24小时值守,脑卒中患者被送到医院急诊后,一键式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由专科医生立刻判断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在第一时间完成一系列必要检查。确诊为急性卒中,如患者在急救时间窗内、家属知情同意后可立即进行药物溶栓或手术治疗,让患者得到及时恰当的救治,最大程度缩短患者脑损伤时间,极大提高急救效率。中心自成立以来,共完成上千例急性脑卒中的救治。

  创伤中心联合院前急救,由急诊科、骨科、普外科、脑科中心、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介入放射学科等与创伤救治相关的临床专科组成,建立了多学科联合的创伤救治团队,建成了预警联动机制,开放创伤患者就诊的绿色通道,大大提高了创伤的救治速度,加强了区域创伤救治能力。

  但是,急救不是医院的专利,真正的急救是从医院以外开始的;急救技能或许在平时不常用到,但一旦用到就能在第一时间拯救生命。浙江医院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工作,去年11月20日,我们开展了急救知识科普宣传月暨“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活动,整合多科室资源,立足大城北、面向全杭州推出急救科普知识大餐,一个月内,开展了十余次大型义诊、社区讲座、急救知识讲座、急救技能培训等,吸引了十余家单位、数十个社区参与其中,近万人受益。然而目前,真正懂急救技能的老百姓不到0.1%,普通民众的急救知识匮乏,严峻形势,为此,浙江医院和杭州市急救中心紧密合作,开展座谈,围绕如何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提高院内抢救成功率,提升老百姓正确家庭急救和呼救能力等几方面,共建急救体系,解决当前社会初级救护培训最紧迫的问题。

  张军根表示,有效的疾病救治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是患者能否实施自救,或者目击者能否给与帮助;第二是能否及时拨打120,得到救护车上急救专业人员的救治;第三是能否尽早得到医院内医务人员的专业救治。医院和急救中心共同建立相应的急救体系,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三个环在生命的链条上连接得更加顺畅,普及相应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让更多患者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救治。

  朱燕锋就推进院前院内急救体系建设建议:急诊急救工作者希望通过院前院内学术会议的交流和公众急救技能培训,一方面在专业技术领域能精诚合作,取长补短,不断夯实自身的业务技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急救服务;另一方面能进一步加强对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建设,加强公众急救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在社会层面大力普及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力争到2020年前,我市公众急救培训受训人数达到户籍人口30%以上,进一步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与此同时,浙江医院、杭州市急救中心联合举办“人人为急救  急救为人人——全国120急救日”急救大讲堂培训活动在三墩院区一楼会议室举行,为杭州市民奉上一场急救科普大餐。

  “呼救—放平四肢—判断脉搏—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医护人员用简单易懂的解说,耐心地给7岁的鑫鑫小朋友演示着心肺复苏的标准步骤。鑫鑫妈妈说,她们住在凤起路周边,前两天看到浙江医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预告,得知周末有这个活动,想让孩子从小就能懂一点急救的常识,一早就坐着地铁过来,“从市中心过来地铁半个小时,很方便。”在模拟操作中,每位学员都体验了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当有些学员动作不标准或遗漏步骤时,医护人员会立刻指正。一旁的学员看着鑫鑫的动作,对他表现纷纷夸赞,“做得比一些大人还要好!”

  在现场,还有一对抱着一岁孩子来听癫痫急救知识讲座的小夫妻,孩子的父亲说,女儿患有癫痫,“听说浙江医院今天有关于癫痫的讲座,还是大专家来讲,我们特地过来学习下癫痫发作时相关急救的知识。”在整个讲座过程中,他们做足了笔记,并在讲座后留了联系方式,希望以后有此类讲座能够继续参与。

  自2002年起,我国将1月20日定为“120急救宣传日”,希望大家重视急救,积极参与学习急救知识。大家都熟知急救电话120,但是如何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救援前我们该做些什么,这些很多人都不了解。错误的呼救方式可能导致急救延迟、病情加重或者浪费急救资源。本次急救科普活动由浙江医院和杭州市急救中心具有丰富临床和科普经验的主任、专家组成顶级讲师团,分别就《救命的黄金时间》《心脏病急性发作的识别与急救》《中风的识别与急救》《成人心肺复苏术及AED知识操练》等急救科普进行宣讲。活动现场,学员们边听边学、边看边练,科学有效的学习理解相关急救知识,熟练掌握急救技能,通过实际行动,在新年伊始,为自己、家人和身边人的生活上一个“生命险”。

  当天下午,张军根携杭州市急救中心各中心主任、站点医生与浙江医院部分科主任及医护人员举行座谈会并做总结。张军根称,急救体系的建设特别不容易,不像一般学科疾病很单一,急救体系里面有很多重要的复杂内容,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建立大急诊急救体系。

  严静表示,在新医改背景下,我们赢得难得的发展机遇,需要通过加强能力建设和能力提升来满足社会的需求,和众多学科配合好,运作好统筹好协调好,让病人得到合理的快速的救治、合理的分流,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对急救功能定位,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实现新突破。在分级诊疗中,一方面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提高急救转运体系和救治能力,统一思想、携手同行,拓展大急诊急救体系,不仅要推动我国急诊医学整体水平提高,更好地完成各种急危重症救治任务,更要全面展开急救知识技能的普及,让更多的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受益。

责任编辑:王一鸣
标签: 急救;救治;杭州市;急救体系;急救中心;浙江;急救知识;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