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一位患者在海边疗休养时,被一条海鱼划破了手指皮肤,当晚出现手指红肿,次日出现整个左手臂红肿疼痛,高烧40度。回到杭州急诊住院,大量抗生素消炎对症治疗十余天,体温恢复正常,但是左手示指依然需要清创手术去除腐肉后每日清创换药,两个多月过去了,依然没有完全恢复,当我们看到他的手指,好奇万分,究竟是怎样凶恶的细菌使得表浅的皮肤破损引发这么凶险的病症呢?听着患者讲述他的整个病情变化就诊过程,我们唏嘘不已,开始探查海洋创伤弧菌的相关信息。
海洋创伤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嗜盐革兰氏阴性菌,自然生存于近海、海湾的海水及海底沉积物中, 最适宜的生存条件为37℃以下、10~20g/L盐度, 可通过伤口接触海水或经口感染。海洋创伤弧菌感染后临床可见呕吐、发热、腹泻、创伤部位肿痛甚则溃烂、低血压、休克等症状,发病急,病情发展很快,48小时内可引起皮肤肌肉坏死、脓毒血症、败血症、坏疽、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等,75%的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因多脏器功能不全而死亡,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
海洋创伤弧菌主要有两种感染途径,一种是进食生的或未经加工熟的贝甲类海产品(尤其是牡蛎),其危害不在于其引起的胃肠炎,而在于其引起的蜂窝组织炎和败血症,死亡率高达50%以上。另一种感染途径是破损的肢体接触海水,或海产品刺伤皮肤而感染。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快速传播,并导致严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发严重的坏疽,继而发生败血症。对于海洋弧菌感染的治疗主要予抗生素为主,必要时手术切除感染部位。
海洋创伤弧菌虽然凶险,但健康人并不容易感染,酒精性肝硬化、原发有肝病、慢性疾病者才是高危人群。这位机关干部被如此细小的一点皮肤划伤就感染该细菌,主要还是糖尿病的关系。我们查询了很多海洋创伤弧菌的相关病例,真的很可怕:海洋创伤弧菌是主要的海洋致病细菌之一,首例人感染病例于1979年报告,同年被正式命名。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报告了海洋创伤弧菌感染病例,如美国自1996~2010年累计报告1600余例,病死率达30%;台湾地区自2003~2010年累计报告近100例,病死率高达60%;丹麦、西班牙、韩国、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我国浙江等地也报告了感染病例。
针对性预防措施之一: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尽量将水产品煮熟吃,因为海鲜通过高温煮熟能够杀灭海洋创伤弧菌。针对性预防措施之二:避免受伤或将皮肤伤口暴露在海水中。特别是夏秋季在海边戏水,要注意自身防护,肝功能不好及身体有伤口的人,最好不要下海。针对性预防措施之三:家中清洗海鲜,要戴手套,小心扎伤。一旦被海鲜扎伤,要尽量挤出伤口的血液,尽快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用碘伏或过氧化氢进行消毒。接触海水和海鲜后,如果出现肢体红肿及疼痛等,应该及时就医。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 如果您被生海鲜刺伤,请勿使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 因为海洋创伤弧菌是一种嗜盐性弧菌, 如果被感染,伤口会在12小时内迅速发展:发红,水疱和溃疡,创伤弧菌产生的毒素在血液中迅速扩散。2. 如果皮肤有发红出现类似烫伤样的表现,皮肤局部出现水泡,又有生吃海鲜或者皮肤被海鲜刺破或海边作业等情况,要尽早前往医院就诊。3. 发现问题不要恐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还是可以防治的。
我们的这位患者虽然已经通过积极救治暂时保住了手指无需截肢,通过两次清创手术去除了坏死的腐肉,但是需要每天换药防止感染,整个手指的指间关节全部僵硬无法正常活动,手指冰冷温度明显低于其他手指,后期的愈合程度和手指指间关节的功能康复情况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身边的案例,呼吁大家,在进食海鲜或者处理海鲜时要提高警惕,做好自身防护,防止感染如此凶险的细菌。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