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第三周举办的“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目的在于提高全球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认识,避免抗生素耐药性的进一步出现和蔓延。今年的主题是“着眼未来——停止过度使用和误用抗生素”。细菌耐药已经是全球性问题,这颗星球上的每一个国家都存在细菌耐药问题。浙江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李君说,过去十几年,抗生素的误用甚至滥用,已经使耐药细菌的数量和种类快速增加,导致由这些细菌引起的感染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
今天不行动,明天无药可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一种引起严重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临床经常使用一种叫甲氧西林(一种半合成青霉素)的抗生素对付它,但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率已经达到30%左右,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个新名字:MRSA。据报道,MRSA感染者的死亡风险要比非MRSA感染者高出近64%。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常见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一类广泛用于治疗大肠杆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的抗生素。然而大肠杆菌对这类药物的耐药性已经达到50%左右,即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已经对半数以上的患者无效。
肺炎克雷伯菌,在新生儿和重症患者的感染中常见,治疗往往需要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常见药物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目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总体耐药率为9.0%,在重症患者中耐药率为20%。应对这种耐药菌的最后手段是多粘菌素,但多粘菌素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所以此类耐药细菌难以对付。
21世纪的交通网络已经可以让人类满世界旅行,同样在环球旅行的——还有耐药细菌——而它们可能会先人类一步到达世界的尽头。如果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人类就可能无药可用。
青霉素,让感染不再是“不治之症”
20世纪40年代以前,细菌感染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战争中大量伤员死于感染,人类此束手无策,可能简简单单的一个伤口就可能让人死亡。
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人类摆脱了感染带来的死亡阴影,在与疾病的对抗中首次取得了上风,曾经的不治之症变得有药可医治。在二战中,由于青霉素的使用,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它曾经比黄金更珍贵。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2010年6月,一位70岁的美国老太太因大腿骨折引发了大腿骨和臀部感染,她所感染的细菌对美国现有的26种抗生素全部耐药,3个月后,老太太不幸去世。
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日本一家医院共有15位重症患者感染了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其中8位被证实因感染该耐药菌而死亡。
当细菌长期暴露于抗生素时,一方面,占多数的敏感菌株被不断消灭,另一方面,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进而取代了敏感菌株,使细菌对该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不断升高,最终出现耐药细菌。简单说来,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是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机制在耐药菌的产生过程中起到了筛选优势耐药菌的作用。从遗传进化角度讲,细菌耐药性是随着基因变化而逐渐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但不可否认,抗生素的误用和滥用加快了这一进程。抗生素的滥用不仅限于医疗,还有农牧业。研究数据显示,由于农牧业抗生素的滥用,我国所有河流中的抗生素浓度平均值已经高达303纳克/升。
这些我们可以做到
1.不随意购买抗生素:抗生素是用来治疗细菌、真菌感染的一类药物,它们可以杀灭或抑制细菌和真菌。但抗生素不同于消炎药,很多炎症并不是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的,比如过敏性鼻炎,抗生素对这类炎症是无效的。抗生素也不同于感冒药,大多数感冒是由病毒引起,使用抗生素也是无效的;
2.一定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是处方药,服用抗生素前,务必咨询医务人员,只有经过医生的专业诊断才能确定是否需要抗生素、需要哪一种抗生素。严格遵守医生的处方,即使病情好转,也请按照处方继续服药,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生素,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细菌产生耐药。
凡注有"浙江在线健康网"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健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健康网",并保留"浙江在线健康网"的电头。